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六個臭皮匠,勝過朱元璋。
兩句民諺,前一句在全國婦孺皆知,後一句除了以前做皮鞋的老師傅之外,知道的人不多。
1996年1月23日(農曆)這天,天氣陰沉沉的,寒氣逼人。
這一天,位於湘西崇山峻嶺之中的一個小山鎮上異常熱鬧。
這天是這個小山鎮趕集的日子。
小山鎮叫陳家橋,規模不大,總共才兩條街,人口也不多,不過千餘。
平時像這種大冷天的話,小山鎮上總是冷冷清清。
可一到了趕集的這一天,就一下子變得蜩螗沸羹。
周圍十裏八鄉的山民們會早早趕來。
他們背著各種山貨,挑著自家種的瓜果蔬菜,或是提著自家豢養的雞鴨鵝等家禽下的蛋,到鎮上來賣幾個小錢,以補貼家用。
在這個小山鎮的中間,有一條河,叫‘邵水河’。
在這條河上,有一座橋,叫‘踏水橋’。
這是一座石拱橋,它將這個小山鎮的兩條街道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在這座橋的橋頭,有一家皮鞋加工店,叫‘團結皮鞋店’。
這是一家皮鞋加工店,除了賣現成的,也可以訂做,還可以換鞋底、換鞋麵,隻要交了訂金,一般過二三天就可以來提貨了。
這個皮鞋加工店不大,裏麵一共四個人,一個是老板,一個是老板娘,還有兩個是學徒。
雖然現在春節已經過了,可對於皮鞋行業來說,生意仍然不會差到哪裏去。
畢竟,現在是大冷天。
隻要天氣冷,就會有人穿皮鞋。
隻要有人穿皮鞋,就不愁沒生意上門。
尤其是在趕集這一天,人口流動的基數這麼大,生意自然也不會差。
……
上午9點到11點這個時間段,是趕集的高峰期。
這個時間段的人特別多,人山人海,但是,隻要等這個高峰期一過,慢慢的,就又會恢複到往日的狀態了。
高峰期的時候,這個小山鎮上不管是店鋪、還是攤位,都會忙得不可開交。
‘團結皮鞋店’自然也不例外,店裏的顧客來來往往,特別多。
在這些魚貫出入的顧客中,有來買鞋的,也有來看鞋的。
但不管是來買鞋的還是來看鞋的,老板兩口子都要熱情的伺候。
要知道,做買賣這一行,顧客就是上帝。
正所謂;生意不在和氣在。
你總不能因為人家不照顧你的生意就拉臉吧。
再說,進進出出的顧客中,也沒有誰會將‘買鞋’還是‘看鞋’這兩個字寫在臉上。
所以,不管是來買皮鞋的,還是閑著無聊來看皮鞋的,老板兩口子都會殷情周到的伺候。
在趕集這一天,除了師父兩口子忙之外,當徒弟的也得幫著照看店麵。
一是學著跟顧客談生意。
二是看有沒有三隻手的人出現。(在湘西這一帶,‘三隻手’意指小偷或者扒手)
人多手雜,萬一有人偷偷摸摸將皮鞋順手牽羊的帶走了呢?
這種事情,以前不是沒發生過。
所以,趕集的這一天,徒弟也得一起上陣。
多一雙眼睛盯著,就會多給‘三隻手’的人產生一份威懾力。
“風伢子,你還在發什麼呆,快幫忙看一下。”老板一邊跟顧客談生意,一邊板著臉,催促一個正在發呆的少年。
“哦,好。”這個少年猛然一醒。
然後,他趕緊打起精神來。
這個小少年叫楊風,長得斯文清秀,他今年17歲(虛歲),是這個皮鞋加工店的一名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