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穿越之後沒了爹(1 / 2)

中平六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並州之地多被皚皚白雪覆蓋著,雁門關一連十餘日天氣都不見好轉,北風凜冽呼嘯,冰冷刺骨的暴雪沒完沒了地刮著。

這年,漢帝劉宏駕崩,終年三十四歲,在位共計二十一年。在他當皇帝的這些年中,前有王甫禍亂朝綱、誅殺士人,中有十常侍賣官鬻爵、魚肉百姓,後有黃巾之亂、民不聊生。

真是民生凋敝、忠良蒙難、奸邪為官、豪強橫行。劉宏死後諡號為“靈”,是為大漢孝靈帝——好亂不損當曰“靈”!

何後之子劉辯繼位為帝,是年一十七歲。改元光熹,以何後為皇太後,封皇弟劉協為渤海王。皇太後臨朝為政,晉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

先帝一死,新皇還未坐穩,這段時間自然就不太平。

涼州匪首王國舉兵,益州黃巾餘黨作亂,幽州張純、張舉勾結烏桓起事,河內黑山軍見勢紛紛響應,青徐之地的黃巾又起,以及並州匈奴的進犯。

這些事情,可把朝廷百官驚得是上下亂竄。

為此大將軍急令皇甫嵩戡亂西涼匪首,任劉焉為益州牧進駐綿竹,令幽州刺史劉虞與騎都尉公孫瓚征討叛軍,令朱儁在河東就地招募兵勇阻擋黑山軍,令袁紹以及徐州刺史陶謙、東海相薛衍率軍擊破黃巾餘黨。

而並州方麵匈奴大肆進攻,時任並州刺史的董卓與匈奴作戰卻連連失利。朝廷為此以董卓戡亂不力遭到降職處理,並調遣他赴涼州隨皇甫嵩平叛,改任並州刺史為丁原,急赴並州平叛。

在丁原的率領下,戡亂頗有成效。匈奴叛軍見進不能取,所以隻得退回了北疆,扶立了須卜骨都侯充當偽單於,以便蓄勢待發卷土重來。

一眨眼便已入春,這盤踞並州的匈奴果真卷土重來。與之相反的是,各地平叛的官軍卻是連連告捷、如火如荼。

暮春時節,雁門關的百姓們紛紛出關開始耕種,他們揮舞著鐮刀、牽著耕牛在田間勞作。因為天氣漸漸轉暖,孩子們也跑到了關外玩耍嬉戲。

三裏開外,幾名騎著高頭大馬的人遠遠望著這田間景色,勞作的百姓早就麵露不安的神色,他們分明看見這些騎著馬的人都是披發左衽——匈奴人!

接著雁門關發生了一係列變化:先是城門晚開早閉盤查嚴密,接著城樓上駐防的官兵成倍增加,他們的神色都嚴肅凝重。

關內街道四處都有人在傳言胡人兵馬卷土重來,馬上就要來襲擊這裏了。

幾天後的午時,雁門關駐防的士兵發現遠處一望無垠的平原上隱約出現許多小黑點,不多時一片騎兵的輪廓逐漸分明,士兵立刻向城關守將——呂良稟報了這一情況。

當呂良率眾急匆匆登上城樓時,眼前的情形把他嚇呆了:黑壓壓的兵馬如潮水般已經湧到了城外!

這人上一千無邊無沿,人上一萬便徹地連天!

雖說呂良已有所準備,但根據哨騎回報,這些圍攻雁門關的匈奴大軍可是聯合了休屠格部以及韓暹、李樂、胡才等率領的白波軍前來。

兵力竟有三萬之多,這卻是完全出乎意料的。

盡管關內守軍個個都甘願赴死,但寡眾懸殊,這雁門關不足六百人的官兵又怎麼可能抗擊得了多出自己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匈奴軍呢?

這裏是雁門關的戰場。

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結束之後,雁門關被攻破。守城將官呂良戰死,六百名士兵全部犧牲,緊接著匈奴、屠各和白波軍肆無忌憚的掠奪和屠殺。

他們搶奪百姓的糧食、錢財和婦女,城關內的房屋也盡數被毀,隻要有誰稍加反抗,便會被這些胡人和白波軍們一腳踢到火力,再惡狠狠地補上一刀。

當年秦皇築長城,恐匈奴繞道入侵,特意從五原郡遷徙百姓於此建造了這座雁門關。十年、五十年、數百年,這座雁門關有多少男兒在此拋頭顱灑熱血。

而今這裏卻變成了人間地獄……

就在雁門關城破的當天晚上,刺史丁原率領兵馬從河內轉戰而來,隻一仗便大破胡人以及白波軍,收服了雁門關,斬殺十餘名胡人首領,俘虜數千賊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