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迎春

世人皆知,榮國府裏有“元、迎、探、惜”四春,琴棋書畫,各具特色,尤其難得的是,四位出身國公府的姑娘,不僅出身高貴,外貌更是讓人驚豔。

身為榮國府的二姑娘,賈迎春的性子太過溫順,致使身邊的丫鬟婆子都能拿捏得了她,看到她這個樣子,同為庶女的探春經常是恨鐵不成鋼,憑著同病相伶的感情,時常替迎春出頭,然而迎春卻不想改變。

在她想來,自己的一生也許隻能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了,畢竟她的生父賈赦雖說是榮國府正經襲爵的人,地位卻不如自家從五品員外郎的二叔賈政。兄嫂卻又向著二叔一家。曾經的迎春,隻覺得生活在榮國府當中,雖然錦衣玉食,過得卻是十分的壓抑。

誰曾想,表妹林黛玉一趟姑蘇之行,不僅姑父林海的病痊愈了,林妹妹還帶回來了一位不姓林的嫡親弟弟來。

父母和兄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的,迎春不知道,她隻知道等到她從嫡母的口中聽到自家一直是以紈絝形象示人的嫡兄賈璉,居然不知不覺間,成為了那兩位名揚天下的王爺的下屬。甚至以自己的機變,謀得了江寧府知府的官來做,當日,這個消息一傳入榮國府時,不知道跌落了府中多少人的眼睛。如今的嫡兄甚至要接了她這個庶出的妹妹一同離了這榮國府。

當夜,迎春哭了,喜及而泣。

第二天,迎春便隨著賈赦、刑夫人一起,不顧老太太的各種擠兌攔阻,毅然來到江寧府,投奔兄嫂,那個時候的迎春心裏是十分沒底的。

然而當他們在江寧府見到賈璉和王熙鳳的時候,看著自家哥哥嫂嫂那有別於當日在京城榮國府時的樣子,迎春心中的不安淡去了許多,她家兄嫂真的是改變了許多。

直到後來,嫂嫂王熙鳳跟她說已經為她看好了一戶好人家時,心中那難以言說的感動,還有對於未來的憧憬,以及對新生活的不知所措的心情,似乎還在眼前。

看著身邊長相極為肖似她長女,迎春有些出神,有多久沒有想起以前的事情了呢?榮國府二姑娘賈迎春的生活,似乎是發生在上輩子。

“娘親,您在想什麼?荷包都繡錯了!”八歲的女兒出聲提醒,驚醒了迎春。迎春抬頭,卻見小女兒一副小大人的樣子搖頭晃腦的說著。

迎春的女兒已經八歲了,是時候教給她一些女子應該會的事情了。今天的迎春帶著女兒處理完了府中的庶事,終於有時間教教女兒針線活了。迎春不再多想,低下頭,繼續一個教一個學。

等到那個俊美的青年從外頭回來,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如此一副溫馨的場麵,不知不覺間,青年的嘴角露出了淡淡的笑意,當真是歲月靜好。

(二)探春

初次見到那個光風霽月,溫潤如玉,卻又精彩絕豔的少年的時候,她依然是煊煊赫赫的京城榮國府二房政老爺的三姑娘。而彼時的他,在榮國公府上下人等看來,不過是一個初入京城,沒甚後台的小土包子罷了。

然而,當時探春的一顆芳心,卻依然為這麼一個少年激烈的跳動著。現在想起來,探春的臉依然會不自覺的紅起來。

想到這裏,探春的臉上露出了一絲諷意,當時賈家的眾人還把那位爺當成是來打秋風的窮親戚呢。誰能想到,那位爺居然能夠從姑蘇的小莊子裏走出來,然後一步步的走到異姓王的高位,甚至,如今的那個人,成為了當朝皇後,如今更是這個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顆定海神針。

搖了搖頭,探春這個時候才明白,人立於世間,需要得有識人之明,更要有識已之能,知已知彼,而當日的賈家諸人,所缺的卻正是這種識人之明哪。

探春的心理,其實是極其自傲,卻又極為自卑的。做為榮默認值二房庶出的女兒,她的身份是比大房的迎春還要低一些的,再加上有那樣一位生母,一個被養廢了的弟弟,這些因素造就了她內心深處極度的自卑。

然而,嫡姐的封妃,嫡兄的含玉而生,老祖母的偏心二房,自身較之府中其他姑娘更強的能力,卻又使得她自覺比二姐姐迎春還要自傲。甚至,就連當日寄居外祖家的當朝三品揚州巡鹽禦史嫡女林黛玉,都沒有被她放在眼裏心裏。在她的心中,唯有王夫人的外甥女薛寶釵能夠與她相提並論。

少女的情懷總是詩,當王夫人提議讓她嫁入中昌郡王府,成為那個人的側妃時,探春是開心的。甚至那個時候,她還將自己與那位中昌郡王的身份一一列出來對比,她覺得,以自己的家世才華,嫁給一位王爺為側妃,可是便宜了那位中昌郡王呢,便是成為正兒八經的王妃,在探春看來,那才不會失了她的身份。

誰曾想,中昌郡王府卻毫不留情的拒絕了。當時的她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而她也不必想明白了,因為就在不久之後,曾經煊赫一時的寧榮二府,一夜之間,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