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青州百萬黃巾流竄進入兗州,兗州刺史劉岱引兵拒之,為之所殺。兗州名士陳宮力排眾議,與鮑信迎曹操入主兗州。
興平三年夏,曹操出征徐州,陳宮卻在兗州四處遊說。於是陳宮、張邈聯合呂布反叛曹操,兗州“郡縣皆應”隻剩下了範、東阿、甄三城。
在此以後,陳宮也就成為了呂布手下重要的謀臣。然而,建安元年六月,陳宮卻再次反叛。《三國誌呂布傳》中載:
建安元年六月夜半時,布將河內郝萌反,將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詣廳事合外,同聲大呼攻合,合堅不得入。布不知反者為誰,直牽婦,科頭袒衣,相將從溷上排壁出,詣都督高順營,直排順門入。順問:“將軍有所隱不?”布言“河內兒聲”。順言“此郝萌也”。順即嚴兵入府,弓弩並射萌眾;萌眾亂走,天明還故營。萌將曹性反萌,與對戰,萌刺傷性,性斫萌一臂。順斫萌首,床輿性,送詣布。布問性,言“萌受袁術謀。”“謀者悉誰?”性言“陳宮同謀。”時宮在坐上,麵赤,傍人悉覺之。布以宮大將,不問也。性言“萌常以此問,性言呂將軍大將有神,不可擊也,不意萌狂惑不止。”布謂性曰:“卿健兒也!”善養視之。創愈,使安撫萌故營,領其眾。
如果陳宮真的沒有參與反叛,那麼為何會麵紅耳赤且不做爭辯呢?
根據精靈語考證,曹操殺名士邊讓正式誘使陳宮張邈反叛的導火索,史料《三國誌袁紹傳》中裴鬆之注載袁紹手下陳琳所寫的討伐曹操的檄文:“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逸,天下知名,以直言正色,論不阿諂,身首被梟縣之戮,妻孥受灰滅之咎。自是士林憤痛,民怨彌重,一夫奮臂,舉州同聲,故躬破於徐方,地奪於呂布,彷徨東裔,蹈據無所。”
陳宮的反叛也似乎是在情理之中。
然而一年後,陳宮卻再次反叛呂布,他為得是什麼?莫非是不甘心居於人下,於是再次反叛?
其實,這並非是出人意料的事情,而恰恰是在情理之中的。曹操手下的重要謀士程昱便說:“陳宮叛迎呂布而百城皆應,似能有為,然以君觀之,布何如人哉!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宮等以勢假合,不能相君也。兵雖眾,終必無成。(《三國誌程昱傳》)”可以說是一針見血,並且準確的預言了此事。
《三國誌呂布傳》裴鬆之注引《魚氏典略》曰:“陳宮字公台,東郡人也。剛直烈壯,少與海內知名之士皆相連結。”
換句話說:陳宮那性格可是眼裏容不得半粒沙子啊!
真乃“成也蕭何敗蕭何”啊!
之前叛曹操,正是因為陳宮看不起曹操的所作所為,未想到呂布比曹操還垃圾,呂布在袁紹手下的時候就是“將士鈔掠,紹患忌之(《三國誌呂布傳》)”。後來這個老毛病一直改不了,以至於莒城被臧霸所攻破後,呂布來救,臧霸本為呂布的盟友,這莒城在誰的手中都無大礙,結果“霸畏布引還鈔暴,果登城拒守(《三國誌呂布傳》)”。陳宮本身就是兗州東郡人,哪裏看得慣呂布如同強盜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