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找尋出路(1 / 2)

趙揚這次將戰場定在濟南郡而不是主動出擊,其實還是有原因的。

首先,青州黃巾在我們普通人的眼中隻不過是一群拿了棒子的農民,實際上呢,包括趙揚記憶中,曹操當時對付青州黃巾也不是一帆風順,而是打了一個敗仗後吸取了教訓用招降才平定了青州黃巾。

你想想啊,曹操什麼人,那可是連一向對他不恥的史學家都不得不說“曹操的成功絕非偶然”,對付黃巾竟然都能夠打敗仗,黃巾的實力絕對不是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首先,雖然青州一地民風不是很彪悍(讀者:抗議!作者腦袋是木瓜做的?!作者:(╰_╯)#接著往下看……),但實際上呢?

青州的戰亂持續了好幾年了,加上又是平原地區,很容易調動部隊,黃巾也就易於四處劫掠。在這種水深火熱的情況下,朝廷又無法派兵征剿,當地的長官也大多姑息了事,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無法保證,他們隻能夠靠自己來獲得生存的本錢。

因此,現在青州的平民,凡是不會武藝的,基本上在抵擋黃巾的時候就是沒有勝算的。包括我們知道西涼、揚州等地民風彪悍,那是為什麼呢,那都是天天打架打出來的…………

而且,這次對付的黃巾,已經有一部分轉移到了兗州,並且殺了任城相鄭遂後轉戰東平,兗州牧劉岱因為攻擊他們也兵敗身亡。

但是,如果僅僅是這樣,趙揚完全可以利用招降政策平定黃巾。可實際情況卻是黃巾經過這一段時間,居然開始合並後向兗州等地轉戰劫掠,最早度過濟南郡到達兗州還都是一些小魚小蝦,用招降還有點可能。但是現在的問題時有一部黃巾準備入兗州,根據情報,這批黃巾的渠帥是一個叫做耿陵的人,他的手下居然有三十萬的部眾!!

青州地區老弱婦孺基本上都死於戰亂,也就是說,即使去掉老弱婦孺,估計這些黃巾還能夠保證擁有接近二十萬的兵力。趙揚不過才40000的兵馬,即使算上郡兵和反水過來的萬餘兵馬,掏空了整個平原也就隻有七萬兵馬。

但是平原還是需要守的,袁紹可是一直盯著趙揚的平原哦,而且還需要有萬餘兵力作為機動兵力和後備兵力,這樣的話,估計趙揚總共可以移動的兵力也就隻有這40000兵馬。四萬:二十萬,那就是一比五啊,玩群毆也不能夠這樣玩啊…………

這樣的話,如果趙揚想要打黃巾,首先就是保證自己別先掛了,也就隻有選擇守城了。

濟南郡就是後世濟南市那一片區域。濟南郡北麵就是黃河,黃河北麵就是趙揚的平原,黃巾應該是沒有辦法從那邊通過的,而濟南郡的南麵就是泰山山脈。泰山山脈雖然說有亢父等險道可以直接穿過,但是黃巾可沒有什麼糧草供應,走大山裏麵,他們吃什麼??

所以說,扼住了濟南郡,也就能夠將黃巾擋在青州內,那麼就可以形成甕中捉鱉的形勢,或許換句更加形象的話就是玩起“關門打狗”…………

另外,濟南就在平原的南部,距離平原不過就是隔著一條黃河,戰線不長,戰爭儲備容易進行。所以說,濟南郡無疑是最適合這種形式的。隻要扼守住了濟南,青州黃巾也就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了…………

濟南那個地方倒還算險要,泰山山脈一直延伸到濟南郡的郡城曆城(後世的濟南也叫曆城)附近,所以趙揚幹脆就直接在山中又築了一個寨,互相成掎角之勢,派了騎兵兩千(四百弓騎,一千二百戰騎,三百陷騎),步兵五千交給關羽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