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大結局(1 / 3)

“陛下,陛下?”耳邊,傳來近侍的呼喚聲。韞彧之聞言,緩緩睜開雙眼,還是長寧三年的寒冬,窗外還是那漫天的飛雪,白茫茫一片,他的眼中,惟有一片雪色。朔風自窗戶襲進,一陣寒意,令他也清醒了幾分。

“現下是什麼時辰了?”韞彧之半坐起身,揉著微痛的眉心,有些無力地問道。他昨夜當真是喝得多了些,大抵是醉了,連幾時回的奉天殿,他也記不得了。

“回陛下,如今卯時將至。”那近侍將窗戶合上後,這才躬身答道。

韞彧之看著那無窮無盡的大雪被隔在窗外,朔風也在外嗚咽著,“嗯”了一聲,便又兀自開口說道:“昨夜,朕做了一個夢。”

近侍聞言,有些詫異。雖說他是相九提攜,兢兢業業,這才能在韞彧之身邊服侍已三年有餘。可是,韞彧之這三年來冷得便仿若那風雪一般,是以,他不曾料到韞彧之竟會主動開口與他講這等事。如今,聽韞彧之這般說起,便有些提心吊膽地說道:“不知陛下做的是什麼夢,奴才洗耳恭聽。”

“在夢中,朕不是這權傾天下的帝王,隻是尋常人家的兒郎……若這是朕的來世,朕倒情願匆匆走完這一生,隻為來世,能與她早些遇見,相攜百年。”說到最後,韞彧之有些喟然。

“許是陛下近來因雪災而憂思焦慮,是以,才會做這等夢境。陛下貴為天子,自然是尊貴無比,又豈能如此輕視自己的性命?”那近侍不知如何開口,思量半晌,這才硬著頭皮躬身說道。

韞彧之聞言,有些喟然地說道:“你雖是相九帶的,但卻終究與他不同。”若是相九聽他這一席話,便不會是這一番說辭了。隻是,晏國建立之後,相九便與子瓏離開了宮廷,做了一對尋常的夫妻。自此,他身邊,便少了一個知心人了。罷了,罷了,當他坐上這至尊寶座時,他便應當知曉,這世上太多的事,隻能由他自己一人承擔。

“再端些酒來。”韞彧之對著近侍吩咐道,而後便披上狐裘,兀自走出奉天殿。望歸台上的宮燈早已熄滅,他的心,大抵也如這宮燈一般,在這寒風冷雪之中,漸漸熄滅了。

韞彧之在這望歸台上一站就是三個時辰,天色漸明,因著今日大雪,是以,便免去了早朝。他在望歸台上,看著晏京的大街被積雪覆蓋,銀裝素裹,仿若是她一向喜愛的素衣。早起的人家在屋外掃雪,見著彼此,熱切地相談。稚子們見到這久違的大雪,紛紛出門,三五成群,一番嬉戲。歲末的這場大雪,寧靜而喧囂,苦寒卻溫暖。他在這望歸台上,靜默地看著這與他無關的一切,不悲不喜。

他飲下那壇中最後一口酒時,一道人影,自那風雪盡處而來。他醉眼迷蒙地看著那道身影,眉眼處的雪花,融化為兩條蜿蜒的小溪。

頭頂上的那把素傘,為她擋去了風雪。她一身雪色狐裘,仿若與這風雪融為一體。她緩緩向他走來,站在這望歸台下,仰著頭看著他。手中的傘微微移動,他這才看清了那雙他日思夜想的眸子,那雙他永遠也不會忘記的雙眼。

那雙眼,像她,隻是,卻終究不是她。

“寧帝,我今日前來,是為辭行。”晏殊年看著他,緩緩開口說道。

“為何不多住些時日?若你姐姐知曉你如今在這帝宮之內,或許,她大抵是願意回來的。”韞彧之聞言,囁嚅著挽留道。晏殊年本是打算在這帝宮小住一月便回東垣去,奈何不住他再三挽留,這才住了將近一年。隻因,他總覺得,若是她最放心不下的阿弟在這帝宮之中,她大抵會如一夜梨花那般,忽然出現在他的跟前。

“晏京苦寒,如今又大雪不止,我這身子,怕是捱不過去。且昨日,我收到太子傳來的書信,道是女帝病了,欲要見我一麵。我的行裝已打點好,馬車也在宮門處等著我,我去意已決,寧帝便無須再挽留我了,”晏殊年看著望歸台上那抹蕭瑟的身影,拱手道,“保重!”說罷,便又撐著傘,轉身向那風雪之中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