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忍字頭上一把刀(1 / 2)

李迪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某製片人:李迪啊,挺好的,小姑娘很貼心,然後很會鼓舞士氣,是個團隊裏缺一不可的人才。

某主任:迪迪這個孩子,剛進來我就知道,挺活潑的,很會活躍氣氛,做電視嘛,不像外人想的那麼光鮮亮麗,很多時候我們都在通宵對台本寫方案,錄製剪輯,她一直都很能吃苦。也從來沒抱怨過。

某責編:誰,李迪嗎?她比我晚進來一年,沒合作過,她人挺好的吧,性格很好,人緣兒也不錯,實習生都喜歡她。

某田姓編導:你說李迪?那你要去問周周,周周最了解她,周一舟就是她帶出來的。

某次公司內部競聘會上,因為領導的一致好評,以及言傳身教的“成果”,讓李迪的職稱又上升了一個評級。

於是當周一舟把半年前那條語音放給阿哲聽的時候,阿哲的態度是這樣的——

“這不挺正常的嘛”

周一舟搖頭,態度嚴肅且認真:“你知道我本科是學戲文的麼?”

阿哲尷尬了一會兒,“帶著編劇思維做紀錄片,也是個不錯的法子。”

“加油哦,好好幹!潔姐一定會發現你的閃光點的!台裏誰這麼對你說過話?”

阿哲不懂了:“大家不都這麼說的嘛,節目開錄前,啊是吧,群裏,加油,衝鴨,收視長虹,數據爆表!不都這樣嘛?”

“那是在群裏,誰會麵對麵這麼說!”

阿哲無措的看著她的微信:“沒麵對麵啊!”

抬頭、望天,周一舟煩躁的搓了把自己的臉,一時不知該從何講起。

“周周,我真覺得你想多了。李迪她沒你說的那麼不堪”

得,淺嚐輒止的宣泄和企圖共鳴也到此結束。

夜裏三點,周一舟盤坐在電腦桌前,在離職報告上敲了一遍又一遍,始終不能把一句話寫完整,正糾結的禿嚕頭發。

微信是在這時候響起的。

秋天:劉霞老師住院了你知道嗎?

周一舟:!不知道啊,啥情況?

秋天:就知道你還沒睡,今晚和我爸出去吃飯聽二中的張老師說的,胃潰瘍,就在金醫附一院。

周一舟:那你怎麼現在才說?

秋天:除了這個點你什麼時候回過我微信?我可跟你說啊,140班的梁曉雨她爸今晚也在,可不能讓那幫人搶先。班群裏內部討論了一下,我們都在文市,就你近水樓台,別搞砸了啊!

周一舟滑出對話框,在數十個冒著小紅點的聊天提示中找到初中班群,一點開,果然有好幾個艾特。

拋出一個“ok”的表情,鎖屏,刪掉離職報告。

忍字頭上一把刀,這次就當是為了劉霞老師吧。

察覺李迪的不對勁,其實從去年就開始了。周一舟剛進台裏實習的時候,確實覺得李迪是個不錯的女孩子,比她大兩歲,很照顧她。第一次跟節目,其它姐姐手裏都有事情做,就自己好像個添亂的局外人似的,當時就隻有李迪會給她派活兒,讓周一舟覺得,自己似乎真能發揮一些作用。

“這不是挺好的嗎?”

所有人都這麼說,認真積極的周一舟起初也是這麼想的。

直到手裏的工作越來越多,嫁接過來的理由都是“李迪說啦,這個工作你做過,上手快些。”

於是戲文專業的周一舟,學會了用攝像機,學會了拍攝,學會了做海報、拍宣傳照,還學會了剪輯。

“周周你真是太棒啦!”

此時的李迪已經和周一舟共事了兩年之久,而她說這話時,正抱著手機打遊戲。

第三年,當周一舟桌子上堆了三個策劃案明天就得交時,同事兼室友的田格格發出疑問,“李迪呢,潔姐不是讓你們倆一起負責?”

“她說潔姐嫌她寫的不好,然後她現在要去找音頻老師對音樂。”

“音頻老師什麼時候要我們操過心?汗,周周啊,你就是太老實了。”

但李迪並不是一直這樣,大部分時候,她對周一舟還是挺好的。比如一起出去聚餐時,會記得周一舟不吃蔥,喝咖啡時也永遠會給周一舟帶一杯,她也從來不搶風頭,是周一舟負責的工口,複盤會上就在老大麵前替她邀功,雖然換來的都是以後的項目中出現該工種都變成周一周的任務。她就在這糾結又複雜的情緒中,周而複始開展三年受虐工程。

微信語音:周周,紀錄片的項目我和潔姐提啦,你不是不喜歡做節目麼,拍片你應該挺擅長的吧,哎呀別謙虛啦,好好幹,這次潔姐一定能發現你的閃光點的,加油哦!

這條語音被翻出來聽了一遍又一遍。而發件人的朋友圈裏,最近的一條動態還是今天發在杭州和嘉賓聚餐的合影。

“策劃期一直是你在跟的為什麼要讓李迪去?”格格時常為她打抱不平。

項目動員會上,李迪把拍先導片時自己遭遇的種種困境以及如何克服以至於片子能達到此番效果描述的繪聲繪色,尤其重點突出她被樹砸到頭但還恪盡職守堅持在崗,並且含蓄點出嘉賓中某位大咖與她相處融洽(非她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