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闡教門下【一更+二更】(1 / 3)

姬昌沒有讓蘇雲卿失望,他剛一來就去見紂王,非常盡職盡責的去給蘇護求情了。

蘇護比姬昌早一步到……好吧,實際上並沒有早很多,也就那麼一咪咪的時間,因此對蘇護到底怎麼處置,此時還沒有定下來,剛巧這裏姬昌就到了。

姬昌的畫風倒是沒有讓蘇雲卿很意外,隻看那群大臣們個個覺得姬昌好,就知道姬昌肯定和他們是一個畫風。

不過姬昌這人更委婉一點,他不會一言不合就罵昏君,但說話好像也沒差很多的樣子。

比如他就對紂王說,蘇護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希望紂王做個仁德之君赦免蘇護。

……嗯,他確實沒罵人,但除了沒罵人,好像也沒其他特別值得誇讚的地方了。

蘇雲卿已經懶得吐槽這些人的神思維和畫風了,不過姬昌倒是還多了一條,這孩子沒心眼。

對,就是沒心眼。

你說好聽點誇他吧,姬昌那就叫仁德君子,待人真誠,不設城府,但你要說不好聽點吧,那就是個缺心眼的傻缺。

蘇雲卿想了想覺得她可以這樣形容姬昌,就是那種把少女漫中天真單純不知世事的善良女主性轉一下,得,這就是姬昌,沒跑了!

蘇雲卿覺得姬昌這人日常相處自然不算討厭,畢竟這種人你隻要對他懷抱善意,那麼他就一定也會以善意回報,絕不會故意害你。

但如果以國家大事論起來的話,姬昌這種人卻是萬萬不能要了。

於是蘇雲卿便也不想著攙和什麼了,她就那麼看著姬昌聯合朝中各位大臣給紂王拚死進諫,最後紂王被逼的沒辦法了,隻好同意赦免蘇護。

隻是之後卻又免不了要抱怨蘇雲卿:“國師你怎麼都不為朕說話呢!”

紂王覺得隻有蘇雲卿和他是一條戰線啊,聞仲倒是沒支持姬昌,但他也沒向著紂王啊,老太師這些日子根本不說話,每次提到這問題他就拿眼神去瞟蘇雲卿。

然而不管是聞仲瞟還是紂王瞟,蘇雲卿都當做是沒看見的樣子。

直到這次紂王向她抱怨了,蘇雲卿才開口說道:“陛下,便是我開口了又能如何呢?要保蘇護的都是朝中的老臣權臣,再不行還有一方手握實權的諸侯,姬昌不僅是在百官之中有極高的名望,我還聽說百姓之中有城他做聖人的,有姬昌支持,我又能說什麼呢?”

就算蘇雲卿開口說了,也是半點用處沒有。

紂王想想也是這個道理,頓時就覺得這些人實在是可恨。

朝堂上能說話的,說話有分量的全跟他對著幹!僅有的和他一條心的蘇雲卿卻隻有一個國師的虛名,並不能是姬昌這樣一方諸侯的對手。

紂王不由咬牙道:“這姬昌,果然可恨!”

說到這裏,他卻又問道:“國師你看姬昌這人,是不是真的有不臣之心?”

這倒是不好說了。

以蘇雲卿這些日子來看,要說姬昌真的能像蘇護那樣直接起兵造反吧,好像隻要紂王不上趕著逼他,姬昌也幹不出這種事來。

但如果說姬昌對紂王如何忠心的話,似乎也不是很可靠。

姬昌的忠心在蘇雲卿看來還不如一張紙結實。

因此對於紂王的問題,蘇雲卿隻能搖頭:“這事恐怕還不好說,姬昌目前看來似乎並不是如同蘇護一般會直接起兵叛國的人物,但若說他有多麼安分,恐怕也不是這樣。”

所以才說姬昌這人其實挺難琢磨的,不過也對啦,蘇雲卿覺得她怎麼能用自己那正常人的思維去思考這群神邏輯呢,那肯定是會覺得想不通的嘛。

隻是……

“陛下如今在朝中的力量確實弱了一些,縱然有天子的名分,但就如同這次蘇護的事情一樣,若有如同姬昌這般強大的諸侯領頭反對,又聯合了百官,恐怕陛下最後也是要妥協的。”

沒了妲己跟在旁邊煽風點火,紂王還不至於一條道走到黑,撞了南牆都不回頭,當群臣集體反對,就連姬昌這種四大諸侯之一的人物都站出來的時候,即便是紂王也得妥協。

紂王想到這個也是一肚子火氣!

“哎,這天下隻有國師為朕著想,可惜國師卻無姬昌的實力和聲望啊,若是國師能夠如同姬昌一般……”

說到這裏,紂王卻突然停了下來,他突然問道:“國師,若是朕封你做一地諸侯如何?”

蘇雲卿一愣,心說她剛想忽悠著紂王把她外派呢,結果紂王自己就上趕著來啦?

但她還是問道:“陛下為何有此一說呢?”

紂王當即長歎道:“朕深感這天下諸侯都不是什麼好東西,隻會與朕作對,便有崇侯虎對朕還有些忠心,但隻他一人卻還不夠,且他手下也有不少小諸侯是向著那姬昌的,朕也聽聞崇侯虎似乎是不得人心,也是,他不過一介武夫而已,如何能擔起重任呢,因此朕便想著,若是國師能夠為朕分憂,為諸侯鎮守一方,那麼日後再有什麼事情,國師為朕說話便也有底氣,哼,姬昌……”

說到這裏紂王又沒接著往下說,蘇雲卿倒是明白了。

大概就是紂王覺得大家都向著姬昌沒人向著他,哦好吧,崇侯虎倒是向著他,但智商低且壓不住手下,因此用他攻伐蘇護尚可,但若是和姬昌對上那就是送菜的。

所以說,紂王打算養成自己的小夥伴啦!

他想了想最後選擇了蘇雲卿做他的隊友,畢竟看起來蘇雲卿和他一樣,都想處置蘇護,也都看姬昌不那麼順眼呢=v=

蘇雲卿自然不會拒絕這種好事,她很幹脆的說道:“願為陛下分憂。”

以後再順手分一發天下=v=

隻是關於蘇雲卿的地盤劃在哪裏卻又叫人為難了,蘇雲卿自己倒是想了想說道:“姬昌和薑桓楚的地盤我不去。”

如今天下共八百多路小諸侯,而在此之上又有四大諸侯,便是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南伯侯鄂崇禹,東伯侯薑桓楚,這四大諸侯又各自統領各地的兩百路小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