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請為蠢作者點蠟【一更+二更】(2 / 3)

當然,如果他們能夠抓住機會反攻一下那也是很不錯的。

然並卵,魏國太坑,完全辜負了樂間和樂乘的期待,這也讓他們知道,這種時候想著依靠其他國家的援軍已經不可能了,齊國不出兵,魏國也不過是敷衍了事,顯然是不需要有什麼指望了。

於是他們隻能一邊和蘇雲卿耗著,一邊讓人去給燕王送信,既然打仗不行的話,那就隻好走外交手段解決了。

雖然秦國這次是來滅國的,但這不代表燕國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了。

要知道很多時候你的初衷和你最後所達成的結果都是不一樣的,因此隻要外交做得好,就算是秦國也沒什麼不能說動的。

於是樂間樂乘二人再次調整戰術,他們再也不打什麼進攻什麼反擊了,他們做的事情就一件,固守。

是的,他們不打了,反而開始高築營寨加固城池,大量囤積守城的物資,完全就是一副打算死守的樣子。

樂間和樂乘畢竟不是栗腹那樣的坑貨,當他們一心開始守城就是不打仗的時候,蘇雲卿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畢竟他們不會犯什麼低級錯誤,想要抓他們的破綻恐怕是要花時間去慢慢熬的。

可蘇雲卿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了。

也幸好之前也有考慮過燕國不願意打隻做固守拖延時間的情況,因此這種時候蘇雲卿倒是勉強還有辦法可以想。

比如說那個已經早早的去到燕國潛伏起來的姚賈,這種時候也該他發揮作用啦。

某種程度來說,姚賈與當年的蔡澤有點像,但又不完全一樣,雖然都是通過戰爭以外的手段達成目的,但蔡澤那是真正的外交家風範,姚賈雖然同樣能言善辯,但他更喜歡金錢開路,以金錢賄賂對方高官與國君的近臣,然後從內部搞破壞。

就像是這次,姚賈一早的跑去燕國收買了不少人,此時接到蘇雲卿的傳信他立刻就知道動手的時機到了。

蘇雲卿也沒讓姚賈失望,她自開戰以來第一次發出了不計代價不計犧牲的強攻命令。

秦軍本就凶悍,被各國稱作虎狼之師,這次蘇雲卿完全不計代價的進攻可以說正是秦軍最擅長的事情之一。

於是很快,燕王就接到了樂間二人固守不成反而後撤的消息,燕王當即就懵逼了,並且一個勁的念叨著怎麼辦。

誰都知道,蘇雲卿已經越發接近薊城,而如果作為都城的薊城被秦軍攻破,那麼燕國基本也就不用掙紮了。

這時候就有人對燕王說這都是樂間和樂乘的錯,是他們沒有能力還欺騙了燕王,辜負了燕王對他們的信任,再說了,誰知道樂間和樂乘是不是故意的呢?

“都說樂間是樂毅的兒子,有其父的大將風範,怎麼這次就把仗打成了這個樣子?要我說,這如果不是樂間徒有其名,那就是樂間勾結秦國故意為之,畢竟此二人對大王不滿已久,誰知道是不是想要趁著燕國危急做點什麼事情呢?”

燕王想想也對啊!

樂乘和樂間這兩人平時就經常和他過不去,他說是黑的這兩人就偏要說是白的,他說要打仗這兩人就偏說要休兵,可等他不想打的時候這兩人又冒出來說是遇到了什麼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雖然燕王一次都沒聽過這兩人的,但這也足夠讓燕王糟心了。

哦對了,尤其是那個樂間,仗著他父親是名將樂毅,平日裏也太不把他這個燕王放在眼裏啦,實際上樂間有什麼可驕傲的,他根本就沒打過幾次大勝仗!更沒有取得過什麼像樣的功勞!

顯然樂間什麼的,就是個隻會瞎bb實際上半點本事都沒有的人。

這樣想著的燕王完全忘記了樂間之所以至今沒有取得什麼重大成就那和他自己也有關係呀,你作為國君都不願意用人家,人家要怎麼發揮才能?燕王不用,樂間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沒用呀。

當然,要說起燕王不聽勸告最後成功作死這種事其實也並不能讓燕王相信樂間有本事,這隻會給樂間增加仇恨值,畢竟樂間不僅事前說燕王不該怎麼怎麼,事後他還要跑過來說,大王你看你當初沒聽我的,這下作死了吧!這種話說出來,別說是燕王,那換了誰都不高興啊。

至於說樂乘,那也沒比樂間好多少,反正都不怎麼討燕王的喜歡。

而這次,樂間和樂乘打了敗仗,又有人在燕王的身邊說他們的壞話,那真是一說一個準,燕王頓時就覺得這話說的太有道理了,燕國被秦國揍的毫無還手之力什麼的,那根本就不是他的鍋,都怪樂間和樂乘兩人,他們不僅沒本事還心術不正的!

於是更多的也不用說了,這種時候燕王滿腦子是要把這兩人給撤換掉,讓這二人回來他要興師問罪!

在姚賈努力的往燕國砸錢,讓燕王那群智商沒比燕王本身好多少的大臣們給燕王拖後腿的時候,蘇雲卿也在努力配合。

她後撤了。

是的,蘇雲卿走了,她跑去了蒙武那裏,隻把燕國留給了王翦一個人。

蘇雲卿的後撤對於燕國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姚賈想了想又給燕國再添了一把火。

之前被撤職的栗腹又蹦躂出來啦!

栗腹在朝堂上就開始對燕王哭訴了,他表示之前他雖然打的不怎麼好,但那不能怪他呀,都是敵人太狡猾,再說了,他對燕王一片忠心,嗯,最關鍵的是,他會打敗仗都怪樂間和樂乘兩人!

先不管栗腹是怎麼瞎扯把這口大黑鍋甩給樂間和樂乘背的,反正栗腹是通過一番哭訴成功的在燕王麵前洗白了自己,並且說服燕王再次把他派上戰場作為主將。

栗腹都想好了,沒有秦國那個特別凶殘的太後在,王翦不過就是一個年輕小將罷了,他還能怕了王翦不成?等到他擊敗王翦那就是立了大功,到時候之前的那些失敗也就不用在意了。

反正隻要他成功了,那就是燕國的大功臣,誰還會在意之前的一點小失誤?

至於說蘇雲卿為什麼偏偏在這種時候後撤,栗腹覺得這理由簡直太簡單啦,肯定是秦軍的後方出問題了嘛,誰都知道秦軍的後麵有魏軍呀,說不定就是另一個年紀不大的小將蒙武沒撐住被魏軍給打敗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