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蘇雲卿這話聽起來怎麼覺得有點不一樣?
眼見著有人要說話,蘇雲卿抬手微微下壓,示意他們先閉嘴,然後自己對子楚說道:“我的意見是先戰後和,以戰迫和。”
以戰迫和,這實在是一個大膽的建議,下麵頓時就有人要駁斥,畢竟戰爭不是兒戲,一旦打起來了怎麼可能說停就停,到時候根本收不住手,那秦國不就完蛋了?
當然,這是主和派的想法,可惜蘇雲卿的提出的觀點在主戰派那裏也不討好,畢竟打都打了,打仗哪能畏畏縮縮?顯然蘇雲卿所謂的先戰後和,以戰迫和是要求戰爭有度,將戰爭控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這也就意味著他們不能放開手去打。
這打仗畏畏縮縮有所顧慮士氣首先就弱了一半,更何況現在四國聯合,單純從實力對比來說是秦國更弱一些,都這時候了如果士氣還比不過人家,那還打什麼打啊!
因此蘇雲卿這話不管是主戰的還是主和的都要反駁,眼見著要開口吵起來,蔡澤在所有人開口之前當機立斷道:“太後可否說的更詳細一點?”
蔡澤一說話,其他人便隻能先憋著了,他們總不好在蔡澤這個丞相與蘇雲卿這個太後交談的時候上去吵吵嚷嚷的,那也太沒規矩了。
蘇雲卿看了蔡澤一眼當然也知道他這不是質疑而是好意,她也確實需要把這件事情說的更加清楚一點。
蘇雲卿隻提了一個問題:“如果開戰,我是說全麵開戰,秦國能贏嗎?”
當然不能。
事實上秦國的軍隊,後勤,各方麵全都沒問題,打仗的錢糧和軍隊都是充足的,可這不代表秦國能打贏,因為這話隻是相對來說的。
秦國一國之力怎麼也比不過四國聯合啊,其他不說,就說楚國和魏國聯合起來就已經足夠對秦國造成威脅了。
因此如果單純的硬拚到底肯定是打不贏的,甚至還損失慘重。
“如果我們輸了,各國會提出什麼樣的條件?”
不用說也知道,肯定會比現在還要苛刻的多,最好是把秦國趕回函穀關裏去。
所以說,直接上去擼袖子就幹是肯定不行的,人做事得考慮後果啊。
但如果直接和談呢?
那似乎也沒比打輸了好多少,區別在於打輸了既消耗了敵人又消耗了自己,然後給出大量的賠償,直接求和就是敵人和自己都沒有損失,然後給出大量的賠償。
蘇雲卿並不覺得這裏麵能有多大的差別,反正從糟糕程度來說都是一樣的糟糕。
好吧,實際上直接求和比打了之後再求和還要糟糕一點,畢竟從心態上來講打了一架那是大家撕了一場,以秦國的實力就算打輸了對麵也肯定不好過,不過就是個兩敗俱傷的結局而已,那麼談條件的時候至少會有所收斂。
直接求和就不同了,人家頓時就覺得隻要一合縱秦國立刻就害怕了,甚至覺得秦國是個軟蛋好揉捏,再加上他們自己的力量無損,自信心恐怕還要更足一點,在這種情況下會對秦國提出怎樣的條件都不會太讓人意外。
因此蘇雲卿的辦法實際上是個折中的辦法,該打就打,但打的要有度,既要展現實力,又不能損耗太大,更加不能發展成全麵戰爭。
然後以戰爭所取得的戰果作為條件和籌碼,到時候秦國確實是要付出一些代價,但這代價將完全可以被接受,也不會給秦國帶來多大的損失。
隻是如果要這樣做,怎麼打,打到什麼程度,那就實在是一個技術活兒了,一般人還真幹不來。
打的輕了,東方四國肯定不痛不癢不理睬,打的重了大家都紅了眼直接發展成全麵戰爭了,那也太冤枉了呀。
子楚想想也覺得是這樣,蘇雲卿的辦法聽起來似乎挺美好,比單純的戰又或者和更加適合現在的情況,但這其中的操作難度卻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甚至這不僅僅是在考驗後方的決策指揮之人,更是在考驗前線的將領。
畢竟再好的計劃終歸是要靠人去執行的,而這些走在執行第一線的人直接決定了計劃的成敗。
計劃再好,若是交給一堆豬隊友去辦,估計也不比餿主意好多少。
因此蘇雲卿想了想給子楚提了幾條建議,首先是全麵備戰,雖然他們不打算打全麵戰爭,但戰爭的準備一定要做好,萬一出現意外情況也能夠立即進行應對不至於當場懵逼束手無策。
另外就是立刻給李牧蒙驁兩人增兵。
“換將倒是不必,以兩位將軍之能足夠擔當此任,隻是增兵卻十分有必要,尤其是李牧那裏,必須派遣重兵,直麵魏國可不是什麼輕鬆的事情。”
尤其是現在各國大軍齊集魏國,因此李牧那一邊就更讓人擔心了,唯一叫人安心的是李牧向來穩重,且本身以善守聞名,此時他那裏既然沒有什麼壞消息傳過來,自然是情況還好。
……畢竟李牧是個實在人,尤其是在打仗的事情上更不馬虎,從來不玩什麼報喜不報憂又或者虛報假報的事情,前線的情況無論好壞他都會上報,然後附上自己的應對與想法,交由上級決定。
但蘇雲卿知道,李牧那裏的平靜隻是暫時的,現在平靜不過是因為還沒有正式開戰罷了,想必就算她不提這事,很快李牧要求增兵的書信也會送到鹹陽來的。
隻是……
“無論如何國內不可放鬆,雖說是以戰迫和適合而止,但我希望所有人都做好全麵開戰,拚死一戰的準備,趙國的前車之鑒不遠。”
當年趙國接手了上黨就知道一定會與秦國有一戰,但趙國隻把這當做普通的土地城池之爭,最開始的時候雖然因為對手是秦國因此態度也算鄭重,但實際上趙國上下全都沒有想過戰爭後期會如何發展,甚至如果戰爭進一步擴大又該如何應對,這才造成了秦國能夠在長平之戰後一鼓作氣滅了趙國,如果趙國早有準備的話,以趙國的實力,絕不可能那麼輕易被秦國滅掉。
蘇雲卿如今提起趙國的事情就是要告訴所有人,這一戰如果有失誤,如果打不好,那麼秦國的境況恐怕不會比趙國好多少。
要知道東方諸國向來以秦國為威脅,隻是因為他們內部也互有矛盾爭端不斷,這才沒能真正的聯手壓製秦國,可如今秦國接連滅了趙國和韓國,這給了各國巨大的生存威脅,而昭襄王去世之後壓製了他們一整個時代的人便也不存在了,之後嬴柱繼位結果隻當了三天秦王就狗帶了。
秦國連喪兩位國君,這對於一個國家的打擊是巨大的,但給對手的鼓舞也同樣是巨大的,趁此機會信陵君立刻發動力量促成了他蓄謀已久的合縱攻秦的局麵。
蘇雲卿的話確實讓子楚警惕起來,他點頭:“母親盡管放心。”
他不是趙王,絕不會做出那種糊塗事來。
蘇雲卿想了想又看向蔡澤:“接下來還有事情要勞煩丞相。”
蔡澤一拱手,表示隨時聽候吩咐。
蘇雲卿想了想說道:“真說起來這事我也不是很懂,我之前講的僅僅是軍事,可軍事僅僅是戰和迫,至於說怎麼以這個為前提達到‘和’的目的,恐怕還要丞相操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