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雲卿並不覺得韓非是韓國人所以就不能為秦國所用了,你不能用後世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時代,如果真要說起來的話,蘇雲卿覺得這年代的各國更像是三國時期割據一方的豪強勢力一般,他們都是由同一源頭同一個統一的國家分裂出來的,互相攻打吞並之後,用對方的人才並沒有什麼問題。
至於說自己手下的人是哪一國的就更不重要了,趙雲是冀州人可也沒去袁紹手下幹活啊,諸葛亮還是徐州人呢,而當你擊敗吞並了一方之後理所當然的可以收編對方手下的人才,如果有那個心胸去用,哪怕是對方的老大也可以用嘛。
至於說韓非,他是韓國公子不假,可秦國這些年改變策略,秦軍占領韓國之後除了韓王死了,除了一些過分反抗威脅較大的韓國公族死了,其他的秦國並沒有大肆殺人,而戰場上殺人誰也不能說什麼對錯,因此蘇雲卿覺得韓非是很能為秦國所用的。
然而呂不韋並沒有提到韓非。
呂不韋當然不是把韓非給忘了,他倒是想忘呢,可這些年伴隨著韓非的撕逼水平越來越高(……),韓非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呂不韋忘了誰也不可能忘了韓非啊。
……畢竟那可是撕遍鹹陽學館無敵手的人物啊_(:3ゝ∠)_
可既然呂不韋沒有提到韓非,那自然是有原因的,這原因也不用多說,顯然是韓非本人並不願意為秦國所用。
這是韓非自己的事情,無關呂不韋,因此既然蘇雲卿問起來,呂不韋自然也就順口說了。
這倒是讓蘇雲卿意外了:“為什麼?秦國的待遇不好?”
當然不是秦國的待遇不好,畢竟秦法嚴苛又要求官員們清廉執政,可以說這顯然不是個撈錢撈官的好地方,可依舊有不少人很願意來秦國當官,這顯然說明了秦國在其他方麵對人才的吸引力。
再說了,秦國這些年雖然有改變,但還是以法家為主,韓非就是個法家啊,來秦國這顯然是專業對口吧?
你看韓非的師兄李斯現在不就混的挺好?
而正常來看,韓非的水平比李斯還要高一點,那麼韓非若是願意做秦國的官員,那麼取得的成就怎麼算都得比李斯更大吧?
可韓非還是不願意來。
呂不韋倒是給蘇雲卿解釋了原因,其實要說起來這事也挺簡單的。
蘇雲卿一顆紅心向著黨,人韓非也是一顆紅心向祖國啊。
這麼一說蘇雲卿立刻就理解了,再加上韓非本就不是適合搞實踐的人才,因此蘇雲卿便也不強求了。
說白了,韓非這樣的,能忽悠來就忽悠來,忽悠不過來的話,讓他安心的寫文章搞理論研究也行啊,隻要韓非不消極怠工就好了嘛。
之後蘇雲卿便提出去見一見呂不韋給她推薦的那些人,結果呂不韋帶著蘇雲卿見了幾個之後又得意洋洋的給蘇雲卿說起了另一個。
這一個隻有五歲,但名氣卻著實不小。
在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時期非常著名的秦國將領甘茂的孫子,甘羅。
此時的甘羅隻有五歲,可以說是鹹陽學館裏最年幼的學子了,這些年雖然也有不少秦國宗室的年輕子弟進入鹹陽學館,但人家那年紀最小的也有十幾歲,甘羅這麼個五歲的豆丁擠在一群人中間實在是顯眼的很。
當然,這隻能證明甘羅的特殊,真正讓呂不韋看好他的卻是甘羅的聰慧。
呂不韋甚至對蘇雲卿直言:“這孩子假以時日定可成就一番大事。”
這一點其實不用呂不韋特意說明,當聽到甘羅的名字,並且知道他是甘茂的孫子之後,蘇雲卿便確認這孩子就是那個曆史上鼎鼎大名的甘羅,十二歲就被拜為相的甘羅。
於是蘇雲卿很幹脆的說道:“這孩子我要了。”
呂不韋:“……”
不帶這樣的啊!(╯‵□′)╯︵┻━┻
明明是他準備從小培養的好苗子,怎麼蘇雲卿開口就要搶?
蘇雲卿並不認為這樣有什麼不好:“我家大錘……哦不,政兒剛巧還缺個玩伴,你也知道他從小聰慧穩重,一般同齡的孩子還真玩不到一起去,這個甘羅雖然比政兒小了幾歲,但聰慧卻不同一般的孩子,且行事說話頗有風度,我看著挺好。”
這下呂不韋沒話說了。
畢竟算起來甘羅真要長大當官,那也確實得是和嬴政一輩了,那麼有機會提早培養感情,為啥不幹?
這種好事不做的是傻子啊!
可呂不韋想來想去總覺得自己被蘇雲卿坑了一把,雖然知道把甘羅給出去是好事,但總覺得有些不甘心啊。
看著呂不韋那表情,蘇雲卿伸手拍拍他的肩膀:“別在意,我還能虧待他不成,日後就讓他和政兒在一起,你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就因為你準備把他和嬴政放一起教育才更讓人擔心啊!
呂不韋不由的就想起了之前子楚問嬴政的夢想是什麼,嬴政張口就來了一句建設社會主義新秦國。
……雖然不知道社會主義是個啥,但聽起來就知道畫風不對勁啊!
全是蘇雲卿教出來的!
可除了時不時的蹦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詞語句子,說話的畫風越來越像蘇雲卿之外,子楚也必須得承認蘇雲卿把孩子教的挺好的,他有事以一些簡單的政務詢問,嬴政都能對答如流,且說的有理有據的樣子,以嬴政的年齡來說,這著實算得上是驚人了。
於是雖然覺得自家兒子的畫風越來越奇葩,但子楚還是把孩子繼續給蘇雲卿教導了。
畫風算什麼,日後能治理好國家才是重點啊。
但不管怎麼說,在思量權衡之後呂不韋還是同意讓甘羅去蘇雲卿那裏了。
呂不韋當然不會說出什麼怎麼不讓嬴政來鹹陽學館的話,特權階級和普通人當然是不一樣的,就算是蘇雲卿主動提出要甘羅去給嬴政做個伴,但那也是甘羅給嬴政作伴而不是嬴政給甘羅作伴,這算起來自然得是甘羅離開學館搬去鹹陽宮,而不是嬴政從宮裏搬到學館來。
倒是當呂不韋對甘羅說起這事的時候,甘羅自己並無反對,但甘羅的順從並非小孩子毫無主見的順從,他一句句話說的條理分明,既感謝了呂不韋之前的照顧,又表示了能去給秦國公子作伴那是他的榮幸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