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風絕國的人來攻城的時候,眾人都是一驚,心裏有些害怕,不過,緊接著便是放心了不少,他們害怕和風絕國的人在野外戰鬥,但是,並不懼怕和對方打城池攻防戰,雖然說,哪怕是在城池攻防戰的時候,風絕國的人勇武也是很強悍的,但是,總比在野外好多了,既然一場大戰都避免不了了,那麼,他們當然是希望如眼下這種情況的。
隻是,城主吳大宇的心裏卻是有些忐忑,他雖然不知道,風絕國的人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候來攻打城池,但是,卻是本能的覺得,這件事沒有那麼簡單。
眼下正是兩國和談的關鍵時刻,這裏的勝負,可以直接影響到帝都那裏的和談的,他們明白這一點,相信風絕國的人也同樣是明白這一點的,所以,這個時候,風絕國的人,應該是不會做愚蠢的事情的,萬一在這裏吃了敗仗,就算是不會傷筋動骨的,也會影響到帝都那裏的和談的,那對他們沒有任何的好處。
而且,風絕國那裏,本來就是資源有限,每次來攻打大魯朝,所攜帶的糧食都是不多的,所以,他們常常需要劫掠,以戰養戰才能夠堅持下去,而大魯朝的軍隊在野外,是打不過風絕國的軍隊的,所以,風絕國的軍隊,每次都能夠成功。
但是,現在他們居然選擇攻城,這就有些難以理解了,不要說風絕國的人不擅長攻城了,就算是擅長攻城,這個城池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打下來的,不說這裏的城防是經過多年布置的,防守堅固,就是這城內的三十萬軍隊在守著,就不是風絕國的人能夠輕易打下來的。
所以,一旦攻城的話,持續的時間會很長,那對風絕國的補給來說,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次風絕國出動了十多萬的部隊,這巨大的補給壓力,就足以將他們給拖垮了,到時候都不用大魯朝這邊費什麼勁。
所以,怎麼看,風絕國選擇攻城,還是在這個時候選擇攻城,都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難道風絕國的這次的統兵大將腦子壞了?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吳城主有理由相信,這風絕國的人一定是有什麼其他的貓膩。
隻是,這裏除了他之外,其他人都不相信這一點,這也和其他人的身份有關,這裏畢竟是邊境城池,武將的地位是要比文官高,之前劉峰在這裏的地位就要比他高一些,更何況,現在還有一個吏部尚書在,他這個城主,說話的分量並不重。
而這些武將們,此時沒有想著這裏麵有什麼貓膩,反而是想著借著這個機會,狠狠的打擊一下敵人那囂張的氣焰,吳城主當然也想打擊一下風絕國的人的囂張氣焰,但是,他卻是覺得,這裏麵肯定是有其他的事情。
在吳城主想著,那些風絕國的人到底在打什麼算盤的時候,坐在上首位置上的李元穀,卻是用眼角撇了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敵意。
在李元穀到來這裏之後,他就從劉峰以及其他一些武將的嘴裏,或多或少的聽到了一些的吳城主的壞話,說他平時不協助軍隊訓練,總是找茬什麼,似乎有刻意和他們作對的嫌疑。
而李元穀雖然還沒有來得及調查,但是,他本能的還是選擇相信劉峰等人的,畢竟,他們都是自己陣營的,在之前清除吳尚書留在軍隊裏的勢力的事件中,劉峰等人也是出了力的,所以,在李元穀的眼裏,劉峰等人是值得相信的。
劉峰等人值得信任,那麼,和劉峰等人作對吳城主,自然就不值得信任了,更何況,對方是文官身份,在大魯朝,文官和武將之間的關係並不好,而文官又以吳嚴吳尚書為首,現在,李元穀和吳尚書兩人正是針鋒相對,爭權奪勢的時候,他對於文官,自然也就更加的沒有好感的,甚至,李元穀覺得,這吳大宇之所以和他們軍隊作對,不協助他們的訓練,甚至是找茬,那都是接到了吳嚴的指令的,目的嘛,自然是不想看到軍方在這裏打勝仗,那樣的話,軍隊的人在陛下心裏的地位自然也就下降了,而他吳嚴的地位也就上升了。
也因此,李元穀對於吳大宇是不信任,不管對方說什麼話,他都不相信,甚至,他覺得,對方就是在故意的和他作對,是想要讓自己畏首畏尾,錯過打敗城外那些風絕國的軍隊的良機,這樣的話,到時候,吳大宇背後的吳尚書,自然也就有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