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又吃了藥,歇了一覺,等到傍晚的時候,張青石的燒就退了,人精神多了,堅決不在屋裏解決拉撒大事,他由二花扶著出了屋子。
看著眼前的院子,張青石心裏沉甸甸的。
張家有五間正房,挺大的,而且值的一提的是,正中間三間房是青磚瓦房!靠兩頭的兩間雖然不全是青磚,但也隻是房子牆體的上半截是泥胚的,下半截卻是青磚!房頂也是瓦片!這在整個村子來說都是數的著的,除了裏正家還有那幾戶富戶,就數他們家了!要知道蓋青磚瓦房可是很花錢的,而村裏人大多數都靠著那幾畝地過日子,就算有些手藝的一年到頭來也存不下多少錢來,所以大家還都住著泥胚房,住上青磚瓦房那就是好人家了,特別的有麵子!
張家能蓋上這五間上頭有瓦的房子也並不容易,說起來也是因為發生了一件慘事才能有錢蓋這些房。
九年前,張家的頂梁柱張有糧被馬車給撞了,當時人就不好了,抬回來當天夜裏就咽了氣。那撞人的人家有錢有勢,再加上當時別人都躲開了,就張有糧傻在那裏沒顧著躲,所以那家愣是把自己家說得站在一個理上了,最後給了一筆銀子,這事就算完了。後來為了不讓村裏的人惦記著這筆錢,也是為了臉麵,張婆子就做主蓋了這青磚瓦房,對外說銀子全用光了,所以有兩間屋子都沒全用上磚石,用了半截子泥胚。後來的日子張家雖然也招了一些人的紅眼,但是總的來說沒招什麼毛賊。
除了正房五間,院子兩邊還有東西廂房各三間,都是泥胚茅草房。
張家的住房分配是這樣的,張婆子住在正房的東次間,長子張青木和媳婦孫巧姑住在東梢間。長大到不需要和爹娘住在一起的孫子們住在西次間,老三宋青玉和杜鵑紅住在西梢間。至於說次子宋青木和他的媳婦雪娘,就住在西廂房了,除了他們睡的那間屋,剩下的兩間一間是大花二花的屋子,還有一間是灶間。東廂房靠南邊的那間住著長房的閨女梅香和三房的蘭心,剩下的兩間屋子是雜物間,放著糧食還有柴草這些東西。家裏也養著兩頭豬和幾隻雞,都在後院,那裏有菜地,茅房也在那裏。
總的來說張家並不算很貧窮的人家,但是張婆子總能讓別人覺得他們家窮的要揭不開鍋了,這不,二兒子傷筋動骨引起了高燒,都要不成了,她還能想著省錢呢!其實隻要是明白人都知道在張婆子心中,這二兒子一家不值的她花錢,這二房就是張家地位最低的,要不怎麼連孫子輩還有老三兩口子都住到正房去了,而二房兩口子卻住在廂房呢?不僅是廂房,還是西廂,東廂都歸了長房和三房的女兒了!
當初這麼分配住房的時候,張婆子可是非常有理有據的,她是長輩,當然要住正房,有理!大孫子們是家裏未來的頂梁柱,她又不想隔了門聽到兒子媳婦們屋裏的動靜,就讓孫子位住堂屋的另一邊,有理!宋青木兩口子是長子,要住正房,當然有理!宋青玉自小身子骨不好,娶的媳婦家裏又是鎮上的,從小嬌氣,不住正房人家不幹,就讓他們住吧,做為二哥你好意思讓弟弟娶不到媳婦嗎?讓吧!東廂為什麼也讓長房三房的女孩子們住?為什麼不讓二房夫妻兩個或者她們的閨女住?因為梅香身體不好啊,蘭心和梅香感情好,就讓她們住在東廂吧!大花二花應該關心爹娘,離爹娘近些才好,所以住在西廂吧!這麼一來,二房就全都住在西廂了,雖然說房子並不是特別的破爛,但是隻要是明白事理的人看,就會發現這家長幼不分,住的亂七八糟的。
村子裏麵的人雖然識字的人不多,但是講老規矩的人可不少,養兒養女,不就指著老來有人孝順嗎?所以更在意這些規矩。張家住房分配自然也被人嘀咕,最後還是張青石親自和人說是他們自己願意住在那裏的,才消了大家的言論。
張青石就是這麼孝順,孝順得有什麼委屈都受了,還得替家裏人瞞著蓋著,他這樣是有原因的。
當年張有糧的死和他有關,不僅如此,他還弄丟了自己唯一的妹妹張青翠!
那年正好趕上鎮上的集市,張有糧要去鎮上,張青翠也鬧著要去,她年紀小,張有糧就想著帶著個兒子一起去。那年雪娘懷了身孕,身子不舒服,張青石手裏正好有幾個錢,想著幫雪娘買些酸的來讓她解解饞,所以就說他跟著一起去。張婆子那個時候雖然也偏心小兒子,想讓小兒子跟著去鎮上,這樣就不用下地幹活了,但是最後還是讓張青石去了。結果就在那次,張青翠在他一個轉眼的工夫就丟了,張有糧和他一起瘋狂的尋找張青翠的時候,張有糧被馬車撞了,最後死了。
張婆子怪張青石沒有看好妹妹,害死了父親,張青石也自責,從那以後就覺得自己成了家裏的罪人,發誓要好好的孝順母親友愛兄弟,要對一家人好。雪娘也覺得要不是因為自己想吃酸的,張青石就不會搶著去鎮上,他心裏就不會這麼難受,所以張青石無論做什麼她都順著。夫妻兩個就這麼成了這個家裏幹活最多又最不討好的人,連著他們的孩子也一起跟著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