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話 遙遠的黑暗(一)(1 / 2)

(請注意:這隻是附錄,別漏了正文)地點:離銀河係距離約427億光年的一個星團

(科普:有心的讀者朋友可能會質疑427億光年這樣一個設定是否科學,之所以使用這麼一個數據正是為了強調某些事實,雖然由宇宙大爆炸假說來看宇宙的年齡僅僅是138億年,但是宇宙學家們卻估測出了宇宙的可視直徑(即有光到達和可以反射回來的最遠的宇宙兩處的距離)至少有920億光年,這不是超光速了嗎?

這是因為光速不變原理必須應用在具體的物體上,對於宇宙空間的膨脹速度,是並沒有什麼限製的,所以宇宙空間是可以以遠超光速的速度膨脹的,本質上這是因為默認空間不帶有質量,所以在密布希格斯粒子的宇宙空間中並不會受到希格斯粒子的阻礙,而那些質量越重的阻礙越大,這也是他們難以加速到光速的原因,這樣一說我想對於各位就好理解一些了。

之所以做這個設定是為了提出這一點,便於讀者朋友理解之後的種種科幻細節,畢竟本作的下半部分是大氣磅礴的硬科幻風格,而之前的內容則是十分輕鬆和熱血的軟科幻甚至直接叫奇幻得了,我想要是能夠做出更加自然的風格反差過渡應該利於減少風格差距對讀者朋友造成的閱讀疲勞)

一個與地球生命雖然有著不小差異,但是科技水平卻高出不多的行星文明,正在積極地探索著他們所在恒星係的外圍區域,相比之下,地球人類目前的探索範圍尚且局限在太陽係之內,這就是差距所在。

不僅如此,他們是一個經曆了具有毀滅性的核戰爭的星球文明,那母星球上有著成百上千個直徑達到數十公裏的核彈坑,以彈坑為中心的直徑數百到數千公裏的泥土早已全無生機,但是若經過長達數億年的地質活動或許依然可以恢複到長些小草小花的水平,但是彈坑內的泥土卻已全是徹底失去生機的焦土,在那裏的泥土,由他們的行星母親所孕育出的泥土,曾經見證了數十億年無數生機勃勃、充滿朝氣的可愛生靈們生存、繁衍和進化的泥土,即使到幾十億年後他們的母星被他們的“太陽”吞沒,到吞沒暴漲為紅巨星、之後在收縮最後坍塌並發生大爆炸的那長達上千億年的時間長河之中,都永遠永遠無法再孕育出任何生命。

但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做到這一切的那些人們僅僅用了短短的一代人時間。

在那一代人的出生之初,他們開始了電氣化的工業革命,此時世界呈現出了耀眼的一片光明,人類美好的未來仿佛唾手可得。

在他們的中年之時,人們發現了質能方程和核能的存在,與地球不同的是,他們迅速地將核能變為了星球的主要能源,並沒有如同地球文明一樣經曆能源危機,由此,我們或許應該稱這個文明叫做核能文明比較合適,鑒於他們在核能的利用上做得十分出色。

但是在核能文明的那一代人老去即將進入棺材之時,他們卻爆發了核戰爭,徹底毀滅了核能文明母星的陸地生態環境,由此他們不得不將生存方向轉到了腳下的大地內部、海洋深處和頭頂上的外太空,為此他們建立了相當龐大的地下城、海洋城和外太空航空城以及行星城,但這也成了他們內亂的導火索,因為三種文明出現了不小的文明意識差異:

地下城文明的頭頂沒有那廣闊的天空可供仰望,所以他們的誌向並不高遠,再加上時常遭到地殼活動災害和各種糟糕地質結構的困擾,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懦弱,那大地表層就如同他們躲避危害用的龜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