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破茅屋裏的女人(1 / 2)

山河村還在沉睡之時,周圍一片漆黑。村子最盡頭傳來數聲狗吠聲,隻見頭盤婦人發髻的一年輕女子從小茅舍走出來,來到院子水井傍邊,打一盆水,雙手捧起水來洗了一把麵,冰冷的井水使之舉體都抖了抖,那瘦骨如柴的雙手,麵黃肌瘦的顏臉,那布滿補丁的薄衣套在她身上猶如小兒偷穿了大人的衣裳,整個弱不禁風令人不忍直視。簡單清洗一番後,於米缸裏探了探,大半天才掏出一小半碗半,邊升火燒飯邊掃屋子。一大半鍋粥裏隱隱可見有數粒米碎,就著昨晚吃剩的野菜吃了一半,其餘則留著晚上吃。又盛了一大碗至門前給大黑狗吃,那大狗禿落了半個身子的毛,看著猶如隻剩下骨頭,半張的嘴耷拉出粉紅色柔軟的舌頭,隨著呼呼喘息,滑溜溜的顫動著,見到有吃的整個頭伏在碗裏,來不及多看一眼主人,可見亦是餓得很。女子見它把碗舔得幹幹淨淨的,露齒一笑,蒼白的嘴唇襯著白齒,顯得更是虛弱,然則那笑意盈盈的樣子,應當不難看出也是個美人胚子。

喂完狗後,天亦漸明亮了,把碗洗了放好,走入內室,換了一件未結補丁而亦洗得發白的大麻衣。今日之所以早起是因為要到鎮上,把院子裏的草藥賣了換米,要不過兩日便沒米下鍋了。

收拾好後,背起了籮匡裏的草藥,把門鎖好,蹲下身摸了摸大黑狗的頭:“小黑,乖乖的在家看好門”。

那大黑狗嗚呼之,又以頭蹭著她的手,就好如埋怨主人把它丟棄。其實梅蕊往日上山采藥皆是帶著大黑狗的,但今日到鎮上,畢竟是人多,不方便。

經過河邊見兩三婦人在洗衣,竊竊私語。梅蕊一路上目不斜視,快步而過。她知道那些婆娘皆是對她指指點點,自她爹死後,村裏麵一直都是對她的閑言碎語,甚至是惡言相向。不是不在意,隻是傷的多了也就習慣了。

逾過山的一邊即是青石鎮,這條路梅蕊不知行了幾多回,對道路邊的草草木木亦是熟悉,然而她還是覺得比官道難行,但官道兜兜轉轉的,若是步行的話反比行山路要多費上一個時辰,所以她還是選擇走山路。

梅蕊走走停停,兩個時辰後,到了鎮上。鎮上車水馬龍的,梅蕊亦無心多察看,她從來都不習慣人多熱鬧之處,加快步伐至鎮上最大的醫館:仁心館。

至醫館,剛好遇見出診回來的王大夫,亦是這家醫館的當家,六十餘歲的樣子,平常接觸下來亦是很隨和的一個人。“梅家娘子,今而可有好貨”。

梅蕊靦腆一笑也不語,把籮筐裏的草藥拿了出來放置櫃台上,都是些治頭暈頭痛發熱的常見草藥。

看她不語,王大夫算著草藥的價錢,亦不生氣,知道這是個沉默寡言的女子。這兩年來梅蕊采得的草藥皆賣給了仁心館,亦算相熟,所以給的價格還算公道。

別過王大夫後,先行至米行,討價還價後,買了十兩夾著碎石的低等米,省著吃亦能吃上大半個月。又至賣菜的地方,費上些口水忍痛買了三個醃的鴨蛋,賣蛋的大嬸不得不感歎一句:好一個精打細算的女子,她夫君是個有福的人。對於為了一文錢而大費口舌爭論半日之事,梅蕊開始亦覺歉然,不好意思,但曆經辛苦,她知道賺錢不易,所以錢皆得用在刀刃上。下個月春耕,她欲打算把田要回來自己耕,亦是一筆開銷,想了想,還是走到鎮子東邊的吳家繡坊,欲覓些針線活。

繡坊裏坐滿了忙碌的婦人,在這裏針繡的女工,是按月計算工食的,工錢也會高點,即使梅蕊繡得再好也不比他們高,梅蕊亦嚐動過來此幹活的心思,隻是在鎮上沒地方住,離村亦是遠,兩頭往來,時間都浪費在路上,實在是不劃算,最後還是壓了數文錢拿了活回去再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