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房謀杜斷之杜(2 / 2)

楊晨這下算是明白為何林苑驛災害這般厲害,卻沒有糧食救災了,看來是李世民和那些大臣們決策失誤了,他們以為即便京畿大旱,也可用梁州之糧解長安隻困,卻不想旱災隻是前期災害,後期還有蝗災。

想來,這場蝗災,梁州必然損失也即為慘重,否則也不會如此了。

老者這時開口道:“當初也不是沒人提議掘

開祁水,但一來耗費太過巨大,二來,當時突厥扣邊,朝中也很無力啊。”

楊晨看向老者,這老人知道的這麼清楚,他覺得這人該是個大人物,隻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知道的上了史冊的名人。

楊晨想了想,道:“開鑿運河消耗大,那為何不假設水車?”

“水車笨重且不好使用,根本取不出多少水,如何可用來灌溉農田使用?”老者奇怪的看著楊晨,似乎是在看一個傻子。

楊晨也是心裏奇怪,水車不就是用來灌溉農田的嗎?不過他沒有說出來,他覺得這其中該是有他沒了解的情況。

和老者又聊了數分鍾,楊晨和李二牛準備告辭,離開前,楊晨問道:“我觀老丈不是普通人,可方便告訴小子名諱?”

老者哈哈一笑,道:“早停穩楊小郎君作得一手好詩詞了,不曾想眼光也很獨到嘛,老夫杜如晦

,小郎可聽過?”

聽過,當然聽過!

楊晨心裏有些激動,隻不過不比之前見到魏征那般而已。

不過這可是杜如晦啊,那可是真正的唐朝興盛繁榮的功臣,尤其是在貞觀年間。

房謀杜斷,房玄齡善於計謀,杜如晦則主導決斷。

可以說李世民能坐上黃位,與房玄齡和杜如晦二人的幫助脫不開,若是沒有這兩人,李世民根本不可能打得過李建成,更別說坐上皇位了。

兩人起名,在貞觀年初便身居高位,而其中杜如晦尤其重要,他在位時主管民生,可謂一心為民的典範。

楊晨不知道這些,隻是單純的覺得杜如晦沒有魏征有名而已,但即便如此,他也知道杜如晦現在可是權傾朝野,是李世民最為倚重的譴底重臣。

而且關鍵的是,杜如晦名留青史了,如果他

多和這樣的人打交道,說不定也能沾光呢!

楊晨心裏想著,就留了一些與之結交的心思,道:“失敬,原來是杜老當麵,小子孟浪了。”

杜如晦嗬嗬一笑,道:“無妨,心裏怎麼想的就怎麼說,這種品質我很久沒看到了,我聽過你的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很不錯,希望你以後多作這樣的詩作。”

楊晨點頭應是,道:“杜老,不知道朝廷對那些流民,可有安置之法?”

杜如晦輕歎一聲,道:“罷了,這種事也不是不能說的,朝中已有決議,流民盡量收攏安置,朝廷會派糧,盡量度過這個冬天吧。”

楊晨沉著了一下措辭,開口道:“為何不施行以工代賑之法?”

杜如晦一愣,隨即細細思量這四個字,慢慢的,他眼睛越發的明亮,看向楊晨,一時間激動的有些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