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叛軍回營(2 / 2)

但說出去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根本收不回來,他自覺失言,隻能硬著頭皮道出知道的實情。原來馬乾世家中在原籍算巨富,家裏頗有良田,但他並未選擇過衣食無憂的日子,一心為國效力。青年時便來了錦州前線,打過幾仗,負過傷。而他家三代單傳隻有一個獨苗,父母放心不下,幾年後跟著賣掉祖產,一同來了錦州過活。馬乾世不知什麼原因,對父母極為厭煩,所以除了個別人外,誰都不知此事。獨獨楊忠誌天天在城門口道聽途說的知曉了,但他已說了營頭私隱,決不會再揭戚興的身世,因此還可以放心。戚興回想往事,難怪營頭帶著自己去高崗敘說周遭情況時,曾問自己信不信他家中巨富呢,原來有這層關係。吳能也難以相信,但看楊忠誌瞧戚興的神情有些吞吞吐吐,猜到他定然了解戚興身世,想來營頭之事業絕非空穴來風。如此知道戚興身世的不隻有營頭,王庸醫,趙楞牛,現在又多了個人。

再說安福與小七在廢墟上翻找一陣,從零星燒成木炭的家什看來他們也不長住此處,難怪官府走訪時無人出麵指認。兩人並未找到有用線索,歎息一陣便啟程回家。路上安福不免抱怨道:“幹嘛非要去耽擱時間,這下線索沒找到,手諭也被你燒掉了。”小七慌得立刻四下觀察,確定無人才長舒口氣道:“要我告訴你多少次,手諭是陳三傲燒掉的。”安福低眉賠罪道:“知道了,知道了,看把你嚇得,我今後就將事爛在肚子裏,絕不會說了。”

兩個赤條條的漢子折騰了一宿,黑夜已經散去,東邊隱隱出現日光,及到城門口,發現已聚集了三五成群等待開市的小販和一些從關外逃難來的乞丐。偶爾有心善的商販施舍一兩個銅板給乞丐中的婦孺孩童,更多的人則是漠不關心,畢竟大家日子過得都不富裕。安福心裏一陣難過,從賣燒餅的商販處用十兩大銀買下全部燒餅散於眾人,眾人齊聲磕頭稱謝。安福略過他們直接走到城門下,守城的軍士昨夜剛剛見過他,不敢有怠慢,立刻開了城門放安福與小七進去。而城內也聚集了些等待出城之人,其中有個老者如鶴立雞群,頗為顯眼,他身著樸素灰白衣襟,未有金銀玉石等裝飾,氣質卻依舊清新脫俗,他帶了六個家丁,並三輛敞篷牛車,每輛車上都用青蔓綁了三個木桶。安福聞到味道,知道桶裏裝的是粥飯,想來是要去城外開粥施飯的善人,不禁肅然起敬。小七望著那人,立刻合十施禮,道:“活菩薩又來做善事了,小七先替朝廷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