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令行禁止(3 / 3)

“就你們剛才討論的內容,我隻能說,假如您將戰爭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那就要好好思考它的結果。”柏拉圖停下離開的腳步,說道,“畢竟,戰爭是為了和平,而和平可不是為了戰爭。如果您發動的戰爭根本無法帶來和平,那就要想想當初是否要開啟它。”

“看得出,您認為戰爭不能解決我們眼前的困難,是嗎?這個和您的學生倒是一致啊。”僭主接著問道,“那麼,您覺得這場戰爭有什麼弊病呢?”

“陛下,那就請您說說,您認為它作為一種手段有什麼好處吧。”柏拉圖反問對方。

“很簡單,如果我們勝利了,我們可以奪取財富,這樣城邦的經濟危機就可以度過。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不過是丟棄了一些本就無力養活的平民,這減輕了我們的負擔。在我看來,這兩種結果都是可以接受的。”

“您的推論十分巧妙,但有些不足。”柏拉圖撚著胡須說道,“我可以推出相反的結論,假如敘拉古戰勝了迦太基,那麼他們在戰爭中奪取的財富隻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而無法滿足所有人。畢竟在城邦的貴族看來,戰利品的大部分應該歸屬於他們,而不是下層的戰士。這樣,平民為貴族打了一場仗,自己並沒有獲得什麼東西。”

“就算貴族們大發善心,願意讓每一個戰士都享有他們獲取的戰利品,但戰爭可不是一蹴而就,就算打勝仗也是需要時間的。”他接著說道,“在戰爭開始之前,城邦需要準備大量輜重,在戰爭進行中,城邦需要時刻準備供給前線的士兵。假如這種供給根本無法滿足,那前線的士兵隻有一個選擇:嘩變。”

“這還是戰事順利的情況。先不說這種順利是多麼的艱難,多麼的不可思議,即使敘拉古在戰爭中獲勝,它也在戰爭前期透支了本城邦的財富。這些財富從哪裏來呢?您作為王室的代表願意出錢嗎?貴族們願意嗎?”

“敘拉古本就市場蕭條,民生凋零,這樣透支財富更會雪上加霜。這樣一來,恐怕戰爭還未打響,城邦就先崩潰了。”

“如果戰爭失利,那結果就更加明顯。迦太基人畢竟也不是蠢貨,他們難道不會衡量一下自己可以養活的奴隸數量嗎?如果他們把全部戰俘都收為奴隸,您的行為豈不是資助敵人?如果他們殺掉了大部分人,那敘拉古的人口會一下子減少許多,這些人口將如何補充?如果迦太基再次攻來,城邦可還有一戰之力嗎?”

“至於將平民變成奴隸的行為,且不說事實上,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生。但他們真的解決了問題嗎?糧食供給的不足是現實存在的,並不因為自由民成為奴隸而減少,即使貴族有更多積蓄,他們也需要商品貿易來補充自己的積蓄。”

“所以,在所有解決方案中,隻有開通新的增加城邦收入的來源,才是長久之計。”柏拉圖總結道,“狄翁的方案是否可行還值得討論,但開啟戰爭則必定是死路一條!”

“哲學家,你的說法太過絕對了!”狄奧尼索斯二世不滿地搖搖頭,“你還沒有說服我,為什麼斯巴達可以這樣做,以戰爭供養城邦,以奴隸供養戰士,反而成為了希臘的霸主呢?”

“因為斯巴達的立法者是一個有道德的人,是一個將公共利益置於自己私利之上的人。在他的立法中,讓每一個城邦成員都充分發揮特長,從而將公共利益最大化。”柏拉圖說道,“這不僅要求他們的立法者是一位高尚的人,也要求每一位市民都自覺遵守這種準則。如果人們做不到令行禁止,君主做不到以身作則,那這種製度也不過神話故事罷了!”

“說得好!”一陣掌聲從門口傳來,一位老者大步流星地走入廳中,“我很慶幸及時聽到了您的教導!哲學家,敘拉古的菲利斯都向您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