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靈肉之間(2 / 3)

“這是同一主題的繼續。”亞裏士多德接著回憶著原文,“在《國家篇》中,柏拉圖闡述的重點並非城邦政體,而是城邦中的人,即靈魂,這你們注意到了嗎?”

“譬如洞穴的比喻。”他接著說道,“講述城邦中的愛智者見到真理,而後回歸洞穴啟迪更多的人,這就是教育的必要性。而教育的意義就在於,讓靈魂轉向存在,轉向真理。”

“《蒂邁歐》正是這一主題的繼續,所以,一開始‘亞特蘭蒂斯’的故事就表明這是從理想的城邦討論進入了現實的雅典,當然,這是傳說中古代的雅典。而後,他們開始討論宇宙的本性,這正是教育的必要部分——因為宇宙本性與人類靈魂息息相關,所以理解它有助於人正義地生活,不是嗎?”

“正因如此,柏拉圖才讓蒂邁歐擔當了主要的發言人,他不僅僅是一位數學家、天文學家,也是一位洛克利城邦的政治家。他在那裏有著豐富的治政經驗,同時也有著廣博的哲學知識。這樣的形象才滿足了柏拉圖賦予教育使命的需要。”

“照你這麼說,《蒂邁歐》的主題不是宇宙的創造,而是對人的教育?”米洛輕蔑地笑了一下,“在我看來這是強詞奪理。退一步說,就算關於宇宙的理論有著其他目的,就是隨意搬用我們學派理論的理由了嗎?”

“當你使用‘搬用’這個詞時,完全沒有想過,理論在新作品中的意義是什麼嗎?”亞裏士多德更加從容了,“我曾經跟隨柏拉圖學習辯證法,辯證法的一個主要形式,就是將對立的兩方麵綜合起來,形成一個新的認識。因此,辯證式的討論就不僅僅是個人意見的闡發,而必然包括了對他人意見的批判,這種意見的回顧(endoxa)很常見,如果你們閱讀了很多前人著作,就不難發覺這一點吧。”

“可是柏拉圖隻是在全盤照搬,哪裏有什麼批判呢?”米洛步步緊逼,“他所說的靈魂的比例,完全是畢達哥拉斯關於音樂和諧的說法,以及靈魂七層圓環的說法,不就是七層天球的照抄嗎?”

“請仔細閱讀,朋友們!”亞裏士多德嚴肅起來,“我雖然不是你們學派的成員,但也了解一些畢達哥拉斯的說法,或許你們會說那專屬於你們克洛同的學派,但無論如何,我從其他數學家那裏也學到了一些。”

“畢達哥拉斯所說的和諧音樂律是指八度音階的比例為二比一,這是因為,兩個不同音高的音構成的音程,它們的比必然是二的次方比三的次方。因此,四度音階就是四比三,五度音階就是三比二。以此類推,我們可以確定七個音階,它們的頻率依次是1,9/8,81/64,729/512,3/2, 27/16,243/128。”

“而《蒂邁歐》中並沒有選取這七個比例,在宇宙靈魂的創造中,最終的比是256/243,它不是這七個音階中的任何一個。如果說劃分的方法有相似之處,那是因為靈魂的和諧應該與天體的運行和音樂的韻律是一致的,如果畢達哥拉斯說的是對的,那劃分的方法即2的次方與三的次方之比就應該是固定的,但這個冪次卻是不同的。”

“同樣,七層天球的說法難道是克洛同獨有的嗎?”亞裏士多德轉而質問道,“我知道歐多克索導師提出了七層天球的模型,七層天球都以地球為中心轉動;而本都人赫拉克利特也有類似的構想,但在他看來,水星和金星應該圍繞太陽,而不是大地。”

“這兩位都是學園的成員,他們的思想難道來自克洛同嗎?他們明明來自塔蘭頓。而克洛同的學派一直強調自己與塔蘭頓流傳學說的不同,難道在這時,你們要承認自己一直以來說聲稱的並非真相?”

“這……”米洛一時啞然,他不想破壞聲聞家一直以來表現出的形象,隻好說道,“無論是塔蘭頓還是克洛同,都有關於天文的學說,我們的區別在於,聲聞家保留了更多源自畢達哥拉斯的親傳學說,比如關於靈魂和倫理的理論,而這正是柏拉圖在《蒂邁歐》裏竊取的。”

“如果說到靈魂,那就更明顯了。”亞裏士多德笑道,“即使我不是畢達哥拉斯學派的成員,也知道畢達哥拉斯關於靈魂的教導。他認為靈魂不朽,在不同身體之間輪回轉世,是這樣嗎?”

“這確實是他原初的教導。”米洛承認道,“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為靈魂高於身體,靈魂與身體的結合是一種墮落,而這要求我們必須時刻對靈魂進行淨化。柏拉圖說人的靈魂會受到身體的汙染,導致靈魂的疾病,這正是來自我們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