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我不懂考據的常識嗎?”艾薩拉又瞪了亞裏士多德一眼,“斐洛勞斯的手稿和殘篇都證實了,不同題名的抄本內容大同小異,它們隻是在不同時期被不同的學生記錄的。”
“至於一部作品有三個名字,那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艾薩拉輕蔑地撇了撇嘴,“萬物都遵循三的原則,這不是常識嗎?”
“那是……什麼意思?”亞裏士多德並不在意對方看自己的眼神,大膽地問道,“我隻聽說過一和二兩種關於本原的說法。”
“一切是一是愛利亞的巴門尼德的說法,二本原則是符合努斯與無限的教導。”艾薩拉不假思索地評論道,“這些與萬物為三的教導並不衝突,不如說,這是三這個神秘數字的另一個方麵。”
“任何事物都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開端、過程、結束。比如運動就有起點、路程和終點。”她這樣說著,“這三個部分共同成為一個完整的整體,因此三就是一,一就是三。”
“所以,三這個數字有著重要的意義。”艾薩拉不像是在對麵前的人說話,而像是在自言自語,“三一論就是闡明這個世界的真相的理論。”
“如果是從生成上來理解,這種說法確實是有道理的。”亞裏士多德評論道,“不過,如果不考慮事物的運動,而隻考慮它的存在的話,又該如何理解三就是一呢?”
“單純考慮實體的存在也是如此!這不隻是個運動的原則,也是存在的原則!”艾薩拉的語調提升了不少,似乎對這個話題感到興奮,“無論是人的靈魂還是世界的法則,亦或是人的道德或城邦的正義,都是三規定的!”
“抱歉,我對此不能理解。”亞裏士多德後退了一步,防止對方突然發怒,“在我看來,數字隻有計算的意義,它是一種數量,而不是一個實體,也不是性質。”
“哼!這就是學園的教條嗎?”艾薩拉並沒有生氣,而是盯緊了亞裏士多德的眼睛,“實體、性質、數量,這些都是依據什麼來劃分的?”
“這些是劃分存在最基本的類,我把它們稱作範疇。”亞裏士多德被看得有些不自在,“它們首先是存在於我們的邏各斯之中……”
“邏各斯的真理就是存在的真理。”艾薩拉打斷了他,“所以,萬物為三也是一種邏各斯,它是對萬物最基本的比例的表達。”
“那請解釋一下,萬物中的比例是什麼意思?”亞裏士多德因被打斷而有些生氣,語氣也變得不那麼友善起來。
“正如畢達哥拉斯教導的那樣,世界一開始隻是無限,而通過某種比例,將它進行限定,才生出現在我們的世界。這些比例就是數字。”艾薩拉拉下了兜帽,露出了臉龐,她看起來年紀並不大,說話卻如同一個經驗豐富的教師一樣滔滔不絕。
“三是用來限定事物最基本的存在的數。因為它是對一切物體的存在的最抽象表述:它的開始、過程和終結。相應的,它作用於我們的靈魂之中,就將靈魂分為三個層麵:負責推理和判斷的努斯,負責激情和勇氣的精神,負責愛與友誼的欲望。這三者綜合起來就形成了我們的靈魂。”
“因為靈魂為三,那麼從靈魂出發,人的行為也可以為三個層麵:明智、驅使與運氣。我們做任何事情,就是受這三者決定的。因此,認識和實踐,都遵循著三的原則。相應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整體,它最基本的劃分數目是三。”
“艾薩拉,請等一下,你說的這些似乎不完全是阿啟泰的教導吧。”阿其得謨突然說道,“聽起來,這裏有很多你個人的發揮?”
“哼,當然。”艾薩拉驕傲地一挺胸膛,臉上煥發出自信的神采,“這些理論都來自我最近的著作《論人性》,如果你們想要學習,我不介意將它借給你們看一看。”
“咳咳。好了,艾薩拉。”阿其得謨連忙說道,“我們雖然對你的理論很感興趣,但還是先做正事吧。我們可以把斐洛勞斯的這部著作帶出書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