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原因(2 / 2)

“原因是力量?”伊索克拉底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學生。

“是的。”狄摩西尼似乎早有準備,“力量,是萬物產生與生長的動力,而同時又是萬物追求的目的。這種力量,在自然之中就是各種元素,在城邦之中就是軍隊與法律,在言辭之中就是辯論與說服。而我認為的邏各斯之主的回應,就在於人表達出的力量,這種力量是靠語言表達的。人的說服力越強,就越能得到回應,而這樣強有力的命題就是真理。”

他侃侃而談,似乎胸有成竹,眾人一時也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年輕人對於真理與原因竟然有如此見地,紛紛鼓掌表示讚同。尤其是一些演說家或修辭學者,他們從狄摩西尼的話語中感受到了自己接近真理的希望,於是對他更加刮目相看。

狄摩西尼一時間洋洋得意,可他正要繼續說下去時,卻聽到伊索克拉底說道:“亞裏士多德,我看你似乎有不同的意見。”

亞裏士多德一愣,他沒有想到自己會被直接點名,但他確實對狄摩西尼的說法不以為然:“我對狄摩西尼的說法並沒有什麼見解,因為我並不能理解它說的力量是一種什麼東西。”他並沒有理睬狄摩西尼的不滿,徑直說下去,“把萬物的原因歸之於一種原因,在我看來本來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哈哈,不難理解,因為你隻是個剛開始學習修辭學的孩子。”優西比烏斯笑道,“也許你需要更多知識才能理解什麼是‘一’。”

“正是因為我學習了很多關於自然的知識,我才不能理解原因隻有一個。”亞裏士多德麵不改色,毫不猶豫地反駁道,“我沒有學習過太多哲學家的學說,但我小時候跟隨我的父親學過一些醫術。”

“醫術?那隻是一種普通的技藝。”赫莫根尼似乎不感興趣。

“讓我們舉個例子吧。”亞裏士多德對著赫莫根尼笑了一下,“比如一個人肚子疼,他有可能是因為喝了冷水或吃了不幹淨的食物,也有可能是剛剛劇烈運動,還有可能是髒器出血,那麼對於一個醫生來說,是不是先要弄清這種疼痛的原因,才好對症下藥呢?”

“我想,對於肚子疼這樣一個簡單的現象,尚且不隻一個原因,而對於萬物,那為什麼隻有一個原因呢?”亞裏士多德接著說道,“這就是‘原因是一’從現象角度來講的不合理之處。”

“以偏概全!”優西比烏斯喝道,“你這一個個例怎麼可能與萬物的本原相類比?這不合邏輯!”

“我正要從邏輯的角度來說明。”亞裏士多德轉向他,“正如您剛才所說,巴門尼德、麥裏梭等人都認為,存在是一,那我想問的是,這裏所說的存在,是隻包括實體,還是也包括實體的性質或數量呢?”

“當然是既包括實體,也包括性質。因為‘一’是無限的。”優西比烏斯說道。

“好,那讓我們看看這種說法的荒謬之處。”亞裏士多德不緊不慢地說道,“‘一’是無限的,就說明‘一’是某種數量,而它同時又是實體和性質,而實體、性質和數量是三個不同範疇的存在,這不就說明,‘一’根本就不是單一的,而是複合的嗎?”

“這……”優西比烏斯一時找不到反駁的理由,他思忖了一下,說道,“我們說的是‘真理是一’,存在當然是指作為‘真’的存在,而它作為萬物的原因,也是單一的。”

“但是,就如‘存在’可以被劃分為各種類別,我們在說‘單一’時也有不同的意思。”亞裏士多德回答道,“您所說的‘一’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說它在本性上是相同的?還是說它是連續的?還是說它像德謨克利特的原子一樣不可分?”

“如果它指的是‘本性相同’,很顯然萬物存在著各種對立,那如何解釋善與惡、高與低、多與少都有著相同本性的原因呢?”亞裏士多德追問道,“如果它指連續,那麼連續體就可以分為部分,整體不同與部分,那怎麼能說它是單一的呢?如果它指不可分,那它就不能解釋數量和性質,很顯然,後者是可分的。”

“所以,對於萬物的原因,僅僅歸結為一,是一個過於草率的說法。”他總結道,“要研究萬物的原因,應該實際的去研究萬物本身,根據具體的研究總結出與萬物本性一致的結論,而非簡單從一個臆想的前提出發,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