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城(1 / 3)

身逢亂世之時,立場不重要,親情不重要,道義不重要,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姬昌薑子牙乘著機會,吞並崇侯虎的地盤,這是正著。天下刀兵四起,亂世中不是吞並他人,就是被人吞並。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得不耳。當時崇城的實力,打自己的小弟冀州蘇護都打不下來,反而死傷慘重,要是當時沒有姬昌出手崇侯虎都無法收束,不知結局如何。麵對西岐的入侵,崇城同樣損兵折將,一敗塗地,隻能龜縮防守。崇侯虎如果夠機靈,在東南二侯被殺、姬昌羈囚羑裏的時候,就應該設法回到崇城,培養實力,韜光養晦,以待天時。不管崇侯虎是想順天下之勢往朝歌分一杯羹,還是想幫著紂王對抗反叛,積蓄實力都是重中之重。

結果傻乎乎的崇侯虎一心逗留在朝歌勾結費尤,陪伴紂王。命是保住了,錢也撈了不少,可是在亂世裏這有什麼用呢。覆巢之下無完卵啊,紂王自己都被人圍毆了哪裏還有空來保你這個小弟。

崇侯虎發覺自己老巢被姬昌偷襲了,馬上很委屈地去找紂王哭訴,頗有小學生被同學毆打後找班主任告狀的架勢。結果班主任紂王是如何處理的呢?“昌素有大罪,逃官負孤,焉敢淩虐大臣,殊為可恨!卿先回故地,朕再議點將提兵,協同剿捕逆惡。”——我早就看姬昌不順眼了,你先回去扁他,然後我再來跟你一起扁他。

看看,紂王處理得多藝術,輕輕鬆鬆就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事實上直到崇侯虎敗亡後很多年裏,紂王都一直沒有出兵西岐過,出兵也是因了聞太師的決策,心裏大概早就把崇侯虎這茬兒給忘了吧。

麵對領導這樣子表態,崇侯虎還能說啥,乖乖領兵回家救火去吧。結果第二波救火隊長崇侯虎在崇城門口遇到了第一波救火隊長崇黑虎的列隊迎接。崇黑虎和崇侯虎實在是好的沒話說,一聽說崇城被西岐軍圍了,做兄弟的立刻帶兵來助陣,結果這位兄弟一見麵就把哥哥和侄子給綁了。看來兄弟倆的關係確實是沒話說——既然都已經沒話可說了,哥倆就隻能動手不動口了。

其實早年老戲骨姬昌出手招降蘇護,已經被不明真相的崇黑虎驚為天人,崇拜得不得了。我們可以回顧下他當時的反應。

本來崇黑虎從曹州興衝衝地趕到冀州,一再聲明,此來目的“一則為長兄兵敗,二則為蘇護解圍,以全吾友誼交情”——是來當和事老的。但問題是當和事老,那是要有條件的,第一是麵子要夠厚,第二是實力要夠強,結果崇黑虎兩條都不占。這位老兄一到了冀州就鬧了個灰頭土臉,第一仗遇見賢侄蘇全忠,結果蘇小將根本不認這個世叔,一個勁用方天畫戟打招呼;第二仗遇見守將鄭倫,沒幾個回合就被生擒活捉。看看,這和事老當得,別說麵子了,連裏子都輸光了啊。

這個時候,真正的和事老姬昌登場了,信自鴻雁來,片紙定冀州。當下鎮住了崇黑虎。尤其是蘇護對在場的崇黑虎言道:“賢弟,你來看一看,姬伯之書實是有理,果是真心為國為民,乃仁義君子也。敢不如命!”

敢不如命!蘇護雄霸一方,眼高於頂,連紂王的麵子都不給,麵對頂頭上司崇侯虎索性就刀兵相見,打了個稀裏嘩啦。這樣一個人物,居然對姬昌言聽計從,輕輕巧巧地被人家一封書信就搞定了。由此及彼,這個姬昌實在是太厲害啦。

崇黑虎一向頗有心計,他前來冀州,說是當和事老。但是作為一個和事老,他卻始終有一個關鍵動作沒有機會做,那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勸說崇侯虎和蘇護罷兵不是問題,但如何應對紂王才是關鍵。哪怕他被捉進冀州城單獨麵對蘇護時,他也沒有提出如何解決。這是為啥?

因為崇黑虎根本不是來當和事老的,他是來奪冀州的!

崇黑虎心中早已清清楚楚,蘇護反商這一事件要最終得以解決,隻能是蘇護獻女進京,他此來的目的隻是要從中最大限度的獲利。

崇黑虎命苦啊,作為家族次子,一直被自己的兄長崇侯虎壓在頭上,崇城的繼承人不是自己,北伯侯爵位的繼承人也不是自己。崇黑虎自問身負道術,戰場上打遍北方無敵手,曹州也治理得井井有條,絕非凶暴無能、濫行愛錢的兄長可比。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長子繼承天經地義,崇黑虎身為次子隻能認命,甚至兄長不在了,位子也是侄兒崇應彪的,輪不到自己啊。偏偏這個兄長對自己還真的蠻不錯,在書中我們看到崇侯虎每次看到崇黑虎都很親熱,頗有友愛和睦的模樣。在道義上不具先天優勢的崇黑虎想借機發飆都沒機會,隻能配合著演出一幕兄友弟恭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