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謊言(1 / 3)

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

浩瀚宇宙中無數時空位麵交錯,曆史在分岔路口緣於各種偶然因素走向截然不同的道路,因而導致無數似是而非的平行世界並存。

李唐亡國後,曆史軌跡偏轉,梁太祖橫空出世,三年厚積,七年功成,揮劍宇內,踏平六合。救百姓於水火,還世間以太平。

然,帝傳五世,百餘年歌舞升平,紳、士居安忘危,黨爭誤國,朝野糜爛。

公元1050年,大梁帝國盛極而衰。

日漸衰老的皇帝開始畏懼死亡,貪圖享樂,將勵精圖治、永不加賦的誓言忘得一幹二淨。親奸佞,遠賢臣,朝野一片混亂;廢賢後,寵麗妃,外戚權勢熏天。

人禍肆虐,幹旱、洪澇天災不斷,百姓的生活漸漸苦不堪言,一步步走向水深火熱之中。

大梁帝國北部的一處村莊,夕陽西下。

十七歲的少年咬著狗尾巴草倚在石塊上翻看著皺巴巴的泛黃書籍。少年膚色不似尋常鄉野孩子般黝黑,反倒如同久居室內的讀書人般白淨。少年麵相普通,遠說不上一表人才,但夕陽下他認真專注的側臉卻頗為耐看。

少年名叫牧海,出身村野,卻不喜農耕勞作,隻是每日偷閑讀書。父親早逝,母親在鄉紳家中做長工,一年難得回家幾次,家中平日裏隻有牧海一人。

牧海家徒四壁,一貧如洗,做長工的母親每年給牧海的錢根本不足以養活他,若非村中教書先生救濟,牧海怕是早就餓死荒野了。

村中人皆視散漫的牧海為異類,頗不待見。唯獨教書先生甚是喜愛,不僅時常接濟牧海錢物,家中的書籍也都讓他隨意借閱。

教書先生飽讀聖人典籍,但遺憾未能為官,眼見牧海聰明機靈,就一心想讓他遍閱書籍,有朝一日成為一個忠君愛國、品質高潔的儒官。

然而,牧海卻不像教書先生設想的那樣。

他確實遍閱群書,但他在書中看到是曆朝無道昏君致使王朝崩潰,看到是仁臣義士都因忠心慘死。

他敬佩視死如歸的忠臣,但自己卻不願意去做愚忠之臣。本朝皇帝的所作所為絕對算不上明君,他不願意讓沉冤錄上有朝一日寫下牧海兩字。

不過,這些想法他都沒有跟教書先生講過。

牧海心知肚明,把忠君作為信仰的教書先生如果知道了他心中的想法,恐怕以後就再也不會接濟他了吧。

他又不是個蠢貨,何苦去做既讓別人傷心又為難自己的事兒。

“牧海,牧海……”鄉野間有呼喚聲響起。

牧海聞聲抬頭,因長時間看書而略顯酸脹的雙眼微眯,迎著霞輝望去,隻見幾個黝黑壯實的少年路過此處,一個個光著膀子衝他揮舞衣裳。

是時,夕陽漸微,一日禾田耕鋤之事接近尾聲,父輩們憐惜孩童,都讓他們先一步回家歇息解乏。

牧海放下疑惑的看著不遠處阡陌上的幾人。

“牧海,你還在這裏幹啥,牛都沒了,還放麼……哈哈!”幾個黝黑少年紛紛捧腹大笑。

他們幾人又在拿牧海替人放牛卻隻顧讀書,連牛自行回家都不知道的事情來嘲笑他。

替人放牛是教書先生給牧海找到第一個活計,但因為他不負責任的態度,做完第一天就被人解雇了,並且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人肯給牧海活計做。

牧海一直對此事既惱恨又後悔,幾人提起此事,他當即大怒,吐出嘴中咬著的狗尾巴草,掄起袖子就想上前去揍他們。

但看到幾人黝黑膀子上結實的腱子肉,牧海隻能把怒火壓下去,暗道:好漢不吃眼前虧,老子現在去揍這幫孫子,怕是打不過他們。若是反被他們揍一頓,那不是又多給他們一個笑柄?這可是大大的劃不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現在還是悶聲發大財吧。

牧海深吸兩口氣,平複心情,強迫自己繼續低頭看書,不去理會他們。

幾個少年眼見牧海倚在石頭上,毫不回應,又不依不饒的嘲笑了幾句,但牧海依舊是不聞不問,如此再三,最後他們也覺得無趣了,就吆喝著散去,各自回家。

陽春三月,夕陽餘輝燃盡後,夜幕下荒野的風漸漸帶了一絲寒意。

身穿單衣的牧海手腳發涼,怕萬一著涼了又是一場麻煩,不敢在外麵再待下去。

起身伸個懶腰,拍了拍衣服上的灰塵和碎草屑,卷起書籍,邁步往家裏走去。

夜色朦朧的村野,青草如墨,堤暗湖白。

牧海哼著小曲負手而行,眼見四周無人,他懶得再走遠路,就從別家田裏斜穿而過,抄近路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