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麼一出之後,君臣二人都相對沉默。好半天,趙靖宇忽然轉過身來,他對張誠說道:“雖然你決意辭去羽林軍大將軍職,但朕卻要給你一副更大的擔子!張誠聽旨。”
張誠聞言跪倒。
“朕加封你為大楚帝國大都督,一旦天下情事有變,你可調度除禁軍外的一切兵馬。”趙靖宇像是下定了很大決心,就連一旁的郭春海都為之震驚。
然而這句話在張誠的心裏,卻分外好笑。一個羽林軍大將軍尚且讓皇帝惶恐不安,要是自己當真是信以為真,隻怕自己的大都督令還沒有發出去,就有人來要自己的人頭了。
而趙靖宇心中也是做此想的,張誠主動請辭羽林軍大將軍,證明張誠是個聰明人,那自己就更不會擔心他會把這個當真的。他這麼做,一來是安慰張誠之心,二來也是做給天下人看的,三來嘛,以後大楚王朝必然還要依仗張誠為朝廷收複河山,這麼做也是為以後做準備的。這個官職是遲早都要交給他的,遲早如此,還不如現在賣個人情給他。這邊是這位帝王的心術。
“臣謝主隆恩,萬死不足以報君恩之萬一。臣必當盡心戮力,為陛下分憂。”這次張誠卻是欣然領受了,既然彼此都知道對方心思,也就心照不宣了。
趙靖宇將張誠扶起來,他想了想字斟句酌的問道:“如今你貴為朝廷正一品大都督,當為朕分憂,為國出力。眼下,朕還真有一個頭疼之事,望大都督為朕析之。”
“請陛下明示!臣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張誠道。
趙靖宇轉過身,坐在上首,語氣平緩的說到:“前兩日,複州大將軍周炳岩陳書南方兵事,他說南方陳兵近四十萬,大軍久持,糧草軍械消耗甚巨,希望朕早做決斷。如今你身為朝廷之大都督,你且說說,朕當如何為之。”
這件事情,張誠早就有所思量,所以他也是不假思索的就說了出來:“陛下,臣也就直言不諱了。從先帝龍潛時開始,縱觀大楚王朝三十年,國家是連連征戰,所耗錢糧兵馬軍械不計其數,常年征戰,隻怕國庫已空。而民之所負甚重,隻怕已經不堪其累。民生凋敝,生活舉步維艱之下,必生禍亂之心。防微杜漸,陛下當首修內治。首先,陛下應該內修政治;整頓吏治、裁汰冗員、以正朝野風氣,使朝廷政治清明,官吏為民思政;其二,當撫民以靜;減免稅負,勸課農桑,令休養生息,以使百姓安居樂業,務使國庫充盈,國力劇增。其三,當整修兵戈;裁汰老弱,令其解甲歸田,以充實勞力,留其精銳,加強訓練,增強士卒之戰力,打造兵器,儲存甲胄,儲備戰爭物資,以備戰時所需。陛下擁有大陸八個州郡,是南方諸侯的數倍,又占有青州這等糧倉,陛下厲兵秣馬,如此隻需三五年時間,便可攜大楚精銳之師,掃清寰宇,一匡天下!所以,陛下該如何做,相信陛下當有決斷了吧。”
趙靖宇聽到他這一番高論,心中塊壘盡消,暢快道:“好!先帝在世時讚你,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今日朕才相信先帝之言。朕知道了。這些天,你也累壞了。早些休息吧,朕就不打擾了。你好生休息。”
張誠叩首,道:“陛下,過兩日,微臣就打算返回冀州了,不知道陛下還有什麼吩咐沒有?”
“如此也好,路上小心。朕將大楚北方邊境就交給你了,你在冀州要多多留意草原上的動靜。”趙靖宇叮囑道。
“微臣知道。”張誠叩拜再拜。
.........................
休息一夜之後,張誠便直接到了吏部辭去羽林軍大將軍職。張誠剛走進吏部衙門,一群官員便遠遠地瞧著張誠,交頭接耳的議論著什麼。不同聽也知道,無非就是說自己如何如何血腥殘酷,殺了多少人,然後又如何如何得到陛下的恩寵。這些對於張誠來說,都無所謂。值官戰戰兢兢的問明白張誠來意之後,便進了內堂通稟吏部尚書戴玄檉。
吏部尚書戴玄檉聞聽下邊人說張誠到了,連忙出來迎接,麵帶微笑。他見張誠居然是來辭官的,而且是辭去大將軍職位。雖然沒有提前得到皇上的旨意,戴玄檉隻是想了一下便明白了其中症結所在,也沒有遲疑,就直接給他辦理了。
兩人交接手續之後,戴玄檉對張誠說道:“大將軍如今辭去了大將軍職,接下來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