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夢遇佛陀點化(1 / 2)

第二十六章 夢遇佛陀點化

趕走陳平以後,羅克內心非但不亂,反而更加舒坦。

他感覺自己做的非常正確,唯一缺點就是沒有一開始就果斷拒絕。這天晚上,羅克睡的非常熟,不知不覺就做了一個夢,夢裏,他上樓去收衣服,驚奇的看到了釋迦牟尼佛。佛祖雙腿盤坐,立於半空中,身上放出金色的光芒。

佛祖對羅克說:“羅克啊,還記得你剛出生的時候,身患重病,是誰幫你治好的嗎?還記得你的小名叫“天根”嗎?還記得你多次離奇脫險的事嗎?如今,你已經長大了,也懂事了許多,想必你已經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羅克本能的跪下來回答道:“是的,佛祖,我出生十幾天就身患肺炎,三年久治不愈,隧遁入佛門,才大難不死,這些事情我都永久銘記在心。可是,我凡心久固,雖有心修行,隻怕不能靜心入道。再者,立於塵世間,處處喧鬧嘈雜,難以清心寡欲,一塵不染,還請佛祖指條明路,我將全力以赴,一心向道。”

“心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其實,你已經明白很多道理,隻是你不能夠放下塵念。人生八大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放不下,愛別離,怨長久。我知道你對某人的依戀所帶來的煩惱遠遠超過你對理想的追求,雖然你知道一些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但你就是放不下。你的慧根忽明忽暗,隻能置你於水火之中,認真想想,哪種煩惱又不是你自己的思想所製造的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相由心生,亦由心滅,放下塵念,立地成佛。”

羅克想了想說:“我時常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對人生早已看破,隻是不知道具體應該怎麼做?”

“小修在山林,大修在城市,參禪何須山水地,滅掉心頭火亦涼。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心若無物,即可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佛祖所言甚是,可是我還有親朋好友的牽掛,並且有三大理想未實現,如何放得下?”

佛祖微笑著說:“看來你還沒理解我的意思,放下並非無情,隻是為了更好的認識自我,世間為何多苦惱?隻因不識自我。你已經知道你能活一百四十一歲,想必也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活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所牽掛的隻是冥冥假象,為了他們,你更應該修行。”

羅克有些不解得問道:“如此說來,世間無一是真,那麼修行的意義為何?”

“假到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冥冥之中難以言表,真理是要用心去感悟的,無法用言語說清。修行的意義就是以假修真,當你修得正果,自然會洞察世間一切,真理不告而知。”

羅克似懂非懂的說:“那麼我應不應該放棄自己堅持許久的理想呢?”

“人無法任受自己隻是浩渺宇宙中的匆匆過客式的存在,更無法忍受自己隻能是無聲無息,一了百了的死去。生命的無所歸依和不可再生也是無法接受的。所以出現不同的方式,人們把握世界的方式分為:神話,它是自然世界的超越;宗教,它是世俗世界的超越;藝術,它是無情世界的超越。哲學,它是有限世界的超越。科學,它是經驗世界的超越。倫理,它是小我世界的超越。你的理想即是這些超越中的一部分,但你最終要超越的是你自己,所以你完全可以借你的理想來展開對自我的探索,這並不影響你的修行。”

羅克高興的說:“如此甚好,那麼,您今天所來就是為此嗎?”

“你今年剛滿二十,已經符合修行的標準,我已經限製了你的一些行為,可能對你有所幫助,你現在是在做夢,等你醒來自然會知道。以後,你一定要戒掉貪嗔癡等一切不良思想情緒,你不可接觸異性,最好想都不要想。你的理想還是不要忘記,在努力實現夢想的同時,也是追求真理的一種方式。要記住,聰明於塵境發,究竟愚癡。智慧自本心生,終歸正覺。一念愚即般若滅,一念智即般若生。在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容易,秘訣就是讓自己的心靈時刻保持平靜,你能明白嗎?”

“嗯,明白,謝謝佛祖指點,我會盡力而為。”

“不要等待有機緣輔助,即使有人能夠幫助你,你也隻能自己修的正果。”

“嗯,我知道了。”

佛祖笑著說:“好,希望如此,我走了,以後有機會還會在夢中相見……”

突然,一陣鬧鍾把羅克吵醒了,羅克四處望望,然後又看看自己,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

他回想起佛祖所說的話:“我已經限製了你的一些行為,可能對你有所幫助。”可是羅克並沒有發覺自己有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