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年少(1 / 2)

江南,被世人稱作是“魚米之鄉”。這裏的水清澈見底,這裏的天空很藍,這裏的人俊俏水靈……

大宸王朝的七王爺劉武是當今陛下跟前最紅的人。劉奕是七王爺的二公子,平時在京城喜歡與人賦詩,他喜歡寫賦,在京城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大才子了。但是,以武立家的七王爺最不喜歡二公子的文人氣息。與之相反的是,三公子劉德從小便喜歡舞刀弄槍,也得七王爺的真傳。所以七王爺心中,三公子劉德是唯一適合繼承王位的人。

在府中,劉奕已經感覺到了父王對自己的偏見,於是就想離開這個無趣的家中;正巧,前些日子聽太學的同窗說起江南的美景,念念不忘。於是他便向父王請示去江南一帶積累社會經驗。

這一天,劉奕從太學回到府上,一進府就看到七王爺板著張臉憤怒地看著他,並向他吼道:“你以為你是誰呀!一天就知道讀書,你讀書可以保家衛國嗎?逆子,你這個!”

劉武被氣得語無倫次,幸虧趙老夫人及時出來相勸。

這個老夫人雖不是劉武的母親,但是,從小劉武就是老夫人帶大的。所以他和老夫人的關係遠遠勝過了與他母親的關係。

“天呀!你又在幹什麼?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你又是何必呢?”趙老夫人苦口婆心地勸道。

七王爺一邊用手指著劉奕,一邊望著趙老夫人說:“你看看他!”接著就拂袖而去。

七王爺走後,趙老夫人對劉奕說:“王爺就是這樣,你別往心裏去。我知道,這些年來你過得不容易。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說著又示意劉奕隨她來。

趙老夫人邊走邊說:“其實呀,我覺得做學問也不錯,誰說文人就不如武將了?我給你說,王爺的父王就是文人,可是,在逃亡過程中被叛軍抓去幹苦力,沒過幾天便薨逝了。這件事情對王爺的打擊很大,我想就是因為這樣,他才會這麼討厭文士,認為他們就知道死讀書,一點用都沒有。既不能保護自己,又不能上陣殺敵。”

劉奕聽趙老夫人這番話後很吃驚,又充滿著疑問,於是問道:“可是為什麼我從未聽父王提起過?”

趙老夫人搖搖頭道:“想必是不想讓你們知道他過去的痛苦吧。”

劉奕這時終於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沒有三弟那樣受父王喜歡。但是,劉奕仍然沒有完全打消對父王的埋怨。

趙老夫人見劉奕若有所思的樣子,心中已經明白了。於是,就找了個由頭走開了。

這院中,這剩下劉奕一人獨自立在樹下,寒風肆虐,陣陣寒意向他湧來,他打了個寒顫。

望著灰蒙蒙的天空說:“江南的天,會是這樣嗎?”

晚上,劉奕去七王爺的書房,想說明自己真正的想法。

“父王,你以前的事,我都知道了,我知道,你想讓我們習武是為了好好保護自己和家人;但是,兒臣誌不在此,所以,請父王您消消氣。”劉奕見七王爺沒有說話,於是就說:“父王,我想去江南。去看看那裏的風土人情;你不是說讀書無用嗎?你就讓兒臣試一試,出去曆練曆練。好嗎?”

終於,七王爺開口了:“那好,眼不見心不煩,你走了也好!”七王爺雖然這樣說,但是眼神裏卻是對劉奕的不舍。

劉奕見父王答應了自己的要求,於是說:“兒臣明日就啟程。那,兒臣告退。”說完後,變拱手行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