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型雙標(1 / 1)

程佳佳是在看到男朋友朋友圈,“親愛的,一周年快樂,還配上了她的婚紗照。”哦,不,是丈夫的朋友圈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已經結婚一年了,一年了?她當已婚少婦都已經一年了?震驚,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誠然如她,她一直是個反射弧很長很長的人,就像裝修婚房,裝修之前她不知道翻查過多少資料,看過多少裝修公司,房間要隔音,陽台要有花,一個月後看房,雖說沒有想象的那麼完美,中規中矩也挑不出毛病,等住進去半年才發覺,這就是她一直憧憬的婚房?天,怎麼現在感覺差別這麼大的。

明明她這樣一個討厭婚姻的人,居然就這麼著糊裏糊塗的結婚了,想想都有點可笑。

程佳佳今年三十三歲,正好處在一個女人不尷不尬的年齡,三年前經朋友介紹遇到了現在的丈夫——何遇,一切都那樣的水到渠成,見麵相親,聊天約會,吃飯看電影,除了婚前X行為,做了所有情侶循規蹈矩都做過的事,然後就是雙方父母見麵,訂婚,買婚房,裝修婚房,籌備婚禮,領證結婚,這一係列的流程下來用了大概兩年的時間,到今天正好結婚一周年。

何遇,同樣也三十三歲,大學講師一名,帥氣,文質彬彬,在講台上戴著金絲邊眼鏡,用骨骼分明的手指一提,就到單單一個動作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少女的心。

她記得,那年同樣是三十歲遇到對方,而她身邊的親人朋友幾乎是清一色的勸她,“你也不小了,遇到這麼好的人,就趕緊嫁了吧,挑來挑去了嫁不出去了可怎麼辦,就連最親的父母也是這種想法。”她聽著別人的勸說好想笑,不管一個女生好壞與否,大部分的人評價一個女生的統一標準就是三十歲還嫁沒嫁出去,如果嫁出去了還好說,嫁不出去就任你事業上有多麼優秀,也還是個被時代拋棄的大齡未婚失敗的剩女一枚。如果她現在還是單身,她都能想象到“茶餘飯後閑聊總會”的議論:

“哎呦,你看程家的大姑娘也三十好幾了,長得那麼標致還嫁不出去,我看呐指定是有點毛病。”

“可不是,你看有哪個條件這麼好的姑娘能剩家裏。”估計說完了還不忘相互抿嘴偷笑一番。

而何遇呢?“才三十歲,那麼著急結婚幹嘛,而且對方還是個三十歲的大齡女青年?你這樣的條件好歹也找個年輕一點的,且不說年輕,起碼也得找個能顧家,別整天在工地裏跑的女人呢?”

是的,程佳佳是做建築工程的,多年來的工作場地就是工地,可是她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好,且不說獎金提成,就單說平時薪水,她都要比何遇這個拿死工資的多半倍。程佳佳的家住在縣城中心,家裏還有個妹妹,父母呢都是公職人員,雖說工資也不高,但這些年來也足夠姐妹倆衣食無憂了。而何遇呢,父親早逝,家中隻有一個老母親,含辛茹苦的將他撫養大,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這些年做了講師,生活條件才好起來,就連婚房還是程家出了大部分的錢,彩禮念在何遇老母親不容易的份上更是沒有要。

基礎條件這樣分明的兩個人,一個在親人朋友的感歎下終於結了婚,終於沒剩家裏。另一個在親人朋友英年早婚的歎息下結了婚,怎麼沒找個條件更好的呢?

看著朋友圈中越來越多的讚,程佳佳不由得發了呆,她的生活真像何遇的發的那麼甜嗎?好像是好像也不是,在這段感情中,她說不出有什麼不好,但也說不出有什麼好,還沒來得及思考自己到底喜歡怎樣的人,是老是少,甚至……是男還是女,就這麼稀裏糊塗的結婚了?這樣的婚姻真的與老一輩的包辦婚姻沒什麼區別,隻不過是現代文明的日益增長下將“包辦婚姻”換了一種形式,差別不過是與對方多吃了幾頓飯,多看了幾場電影,老一輩意識到自己是包辦婚姻,尚且還會反抗,而自己呢?慢慢的就像溫水煮青蛙,自己都不知道反抗一下,條件差不多,就這樣結婚了。

又比如格子間的白領,與父母輩的廠工又有什麼區別?又或是各大直播間裏帶貨的,與趕大集賣吆喝的有什麼不同呢?隻不過是時代在變,將這些結合現代文明換了一種形式,可笑的是還有所謂的現代人嘲笑著包辦婚姻的愚昧,或是廠工的低級,抑或是對農村趕大集的不屑一顧。

與一個條件對等的陌生人,約了182次會,看了三十四場電影,QQ微信上發了八百七十二頁聊天記錄,就是決定結婚的對象,這是程佳佳的婚姻。程佳佳想如果換作任何一個人,條件對等,性格相當,那麼在大量的約會吃飯聊天的積累下是不是也會結婚呢?程佳佳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一部分少男少女們在經曆這一係列機械化的婚姻操作後還覺得自己找到的是真愛,是真愛嗎?不過是找了個條件相當,性格相同或互補的人,說白了,就是找個異性的自己罷了

程佳佳看著何遇的朋友圈,妹妹程婷婷還不忘了評論:“呦,一周年了,恭喜恭喜呀。”程佳佳冷笑,她都不知道婷婷在恭喜什麼?恭喜她踏進婚姻的圍牆一年了?還是恭喜她的丈夫在結婚一周年後還能發個朋友圈秀恩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