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了村,林書記就把我們帶到他家去,林書記的父親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老人看見他兒子帶回來了些人就特別開心,也特別好客,看來林書記家平時也很少有外人來。老人急忙叫他兒子給我們衝茶,當我們問到去梁山的長路時,老人整個人立馬就愣住了,臉色也變了,露出了一臉的驚慌,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我就問老人到低怎麼了,為什麼聽到梁山臉色就一變。被我這樣一問老人就談了口氣說起了那段往事,被老人這麼一說我們才知道。這件事還要從抗戰時期開始說起,那時日本戰敗,發布無條件投降。那年在中國抗戰的日本將士接到這個消息後,有的投降,有的散的散。就在那一期間,有倆個日本士兵脫離隊伍來到樓溪村,在那一時期的人們是很懼怕日本鬼子的,小日本所到之處,都會實行他們的三光政策,所謂三光政策就是殺光搶光燒光。而樓溪村的村民也不例外,一看有倆個鬼子進村,樓溪村全體村民,都躲到了離村子不遠的梁山。
當時的村民也沒有太深入,隻在梁山的半山腰,搭了個簡陋的房子臨時避難。那時林書記的父親還小,小孩比較貪玩大家都知道,而林書記的父親也不例外。林書記的父親跟幾個小夥就趁著大人們不注意,偷偷地往梁山深處去。小孩子們也不太懂事,也不知道現在的處境,一到了梁山就不停的打鬧著。大人們也沒有理會他們,隻是叮囑他們不要亂跑,可小孩子們那位會聽大人們的話,就是這一次差點就闖出了大禍。
中午火辣辣的太陽掛在天空中,照得倆個身穿日本軍服的人汗流浹背。那倆個鬼子背著槍正住樓溪村走,到了村口倆個鬼子就明顯感覺到整個村都靜悄悄的,連一在個人影都看不到。倆個鬼子走進了村,走到一家房子麵前,一腳就踹開了院門,倆個鬼子手持著槍做著要開槍的姿勢走進了院子,將整個房子搜了個遍,也沒有發現人,就將槍背在後背上,走出房子的正屋到了院子。那倆個鬼子就聽到院子的角落裏傳來了雞叫聲,倆個鬼子眼睛立馬就亮了,彎著腰慢慢的往那發出聲音的地方走去。雞窩裏幾隻雞正在不停地亂叫著,看著那兩個陌生人正慢慢的靠近它們,就叫得更厲害了,可是無論怎麼叫,也逃不過那倆個鬼子的利爪。那倆個鬼子拿了些柴,放在院子裏就燒了起來,將那幾隻雞烤著吃,吃飽喝足後,那兩個鬼子就背起了槍走出了樓溪村。
而此時另一邊梁山深處傳來了幾個小孩子的大叫聲,村民聽到後就趕緊跑過去,隻見那幾個小孩驚慌失色的往回跑,村民們趕過去問他們的出了什麼事,而隻見那幾個小孩已經外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隻是不停的用手指著前方。村民們一步一步的向小孩指的方線走去,大概走了有七八十米,就見前方出現了幾個人俑,那些人俑都沒有頭。村民們都嚇得不輕,連忙沙腿就往回跑,他們那裏見過這些人俑,而且還沒有頭,感覺特別陰森恐怖。回到小木屋,大家都七嘴八舌說著剛才看到的人俑,有的人說,那幾個無頭人俑是震守地獄之門的陰兵,而擅闖者將會被他們抓進地獄永不超生。
聽了林書記父親的這個故事,我們大家心裏都特別的興奮,看來是沒找錯人,隻要找到了那幾個無頭人俑,那麼乾陵也就找了。其實那幾個無頭人俑並不是像村民們說的那樣,隻是在古時候,像這些皇家貴族的陵墓,他們都會製作些人湧來鎮守候他們的陵墓,還有就是,他們希望自己死後能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稱王稱霸。像乾陵正樣的大墓,是不止幾個人俑的,隻是當時村民們太怕了沒有太深入,要不然更多的人俑會被他們發現。
這時明叔給我使了個眼色,意識我問清路線可早點出發。我立馬會意就對林書記的父親說,“那我們從這裏出發,要走哪個方向,大概需要多久才能到當年村民們避難的那個地方。”林書記的父親回答道,“從這裏出發一直向西北方向走,大概要半天就能到。”問好了路線我們就要準備啟程,可是林書記的父親說,現在已經要到吃午飯的時間了,就留下來吃完午飯在出發不辭。林書記的父親實在是太熱情了,偏要我們留下來,於是我們就留下來吃午飯,吃完午飯,我們就要準備出發前往乾陵,在臨走時我將身上的一千多塊錢全部給了林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