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華夏大地上縱橫著一條連綿數千公裏的巍峨山脈,曆經無數歲月,曆代王朝一直視其為華夏龍脈所在,它就是昆侖。
公元2017年7月初某日,昆侖太虛山,天樞殿。
一群青衣老道正盤膝而坐,麵容嚴肅的凝視著他們麵前的一位少年。這位少年眉宇清秀,不過芳華之年,但透徹的眼眸中看不出任何欲望與雜念,給人洞穿一切的感覺。
隻聞為首的一位老者長歎一聲:“想好了?”
“想好了。”少年平靜答到。
老者眼神迷離,似有惆悵:“你可知我太虛山等了多少年,才守得你和仙兒的誕生麼?”
“為師花了一個甲子堪堪初窺化境門檻,你與仙兒十歲便已超越為師,你讓為師怎能同意你下山,怎能讓你以身犯險?你們倆是希望,不僅是我修道中人的希望,也是眾生的希望!”
“當今人道大昌,天下太平。不過下山曆練,何來以身犯險?”少年疑惑。
老者猶豫片刻再次說道:“當年你玉書師叔還在的時候,曾為你卜得一卦。我太虛天權子的先天八卦本就了得,再配合他那東海所得乾坤六爻甲,可謂早已窺得天機。”
“卦象含義化為兩極,乾三連,坤六斷,生死一線間。若你一直在我太虛山修行,則可一生無憂,成就非凡。”
“可倘若執意出山,其中艱險九死一生,最後多半落得個身死道消的下場。”
“隻可惜你玉書師叔十三年前下山,就此杳無音信,否則此卦之象未必沒有化解之法。哎!可惜!可惜!若玉書還在,今日掌門之位又豈容我張某人來做!”老者說到此處越發感慨。
少年聽完,情緒未有絲毫波動,不卑不亢:“天道無常!徒兒雖受上天眷顧,修道有所小成,但我的道並不及師父。”
“所謂修道者,修法術,修功德,修長生,就算法術精深,功德無量,壽元萬載又如何?這些都隻是修道的目的,師父曾教徒兒,修道之根本乃是修心,唯心不易,唯有道心不變,守住真我,方可成大道。“
老者似有不解問道:“好一個天道無常,唯心不易!可徒兒你已成道,還要入那凡世作何?”
“徒兒的理由剛才已經說了,徒兒的道心不及師父,十歲悟道隻練其神,未證其心。師父的道,神瑩內斂,返璞歸真。這是曆經凡塵的淬煉方才修成正果。”
“百煉成鋼,若徒兒的道心經不住紅塵萬象的洗刷,何以成道?何以唯心?此次入世縱然身死道消,也要以證道心,九死無悔!”
老者聽完,再次長歎。其實作為太虛山掌門的張玉成哪裏不知道其中道理,凡入室弟子待得時機成熟,都會被要求去塵世曆練三年,若連紅塵萬象的誘惑都無法抵禦,何談修道。
隻是張玉成實在不舍他的愛徒,此中緣由一言難盡。思前想後,張玉成微閉雙眼“三年!此次下山以三年為限,不論你在塵世有何緣分牽扯,三年之後必要回山複命。”
“謝師父!”少年叩首,張玉成擺了擺手示意其退下,忽又想起什麼“守德、守誠!”
“弟子在!”兩位中年道士應聲就出現在大殿之內,就像這兩個人一直就在殿內一樣,但實際在張玉成未開口之前,此殿堂內除了方才的少年,就隻有幾位長老了。可見兩位中年道士的身法神鬼莫測。
張玉成繼續說道:“你們的小師弟要下山曆練三年,這幾日準備準備,便帶他入世吧,安頓好一切便立刻回山複命,不可幹涉你們小師弟的曆練!”
“弟子領命!”二人齊聲說罷便不見了身影。
其實太虛山雖身處昆侖險地,地處偏遠,但千百年來從未與外界斷過聯係。華夏國更是有不少民間道觀與之聯係頗深,這也是太虛山眾弟子在塵世曆練落腳之處。
而太虛山門所在之處,群山繚繞,俊麗巍峨,好似千萬巨人身披雪白戰甲。從萬丈高空俯瞰之下,他們似成環抱之勢,保護著原央之地一座雲氣繚繞的小小山脊。此山脊隱於雲雪之中,時隱時現,極不起眼,若彎折蚯蚓藏匿於泥壤之間。
在這座山脊之下,橫臥著一道古樸滄桑的拱形石門。石門之上歪歪扭扭的刻著兩個古字,看似極不規則,卻似天道輪回,行雲流水。書寫的字體類似甲骨文,卻又自成一體,若是凡人看見,不必識字,用心也能領會字意----“太虛”
在這太虛石門之後,是一條曲折蜿蜒的石梯,一直延伸至深山雲霧之中。
石梯共有九千階,走完這道蜿蜒石梯會發現剛剛才到半山腰,但此刻的環境已經與山下大不一樣,鳥語花香春意盎然,完全沒有周遭巍峨雪山的冷豔之感。暖風拂麵,一片祥和,青山綠水,宛若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