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 / 2)

公元1605年,明神宗萬曆三十三年,皇子朱常洛喜得子,神宗皇帝龍顏大悅,雖不喜這個好酒色的皇子朱常洛,但父憑子貴,最終冊立皇子朱常洛為太子,並親自賜名皇太孫朱由校,大赦天下。

神宗皇帝特別寵溺這個皇長孫,經常承歡膝下,百般寵愛;在太子妃朱由校母妃病逝之後,神宗皇帝念及皇孫朱由校幼小,讓皇太子朱常洛的選侍鄭氏撫育皇太孫。

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駕崩,葬明神宗萬曆皇帝、孝端顯皇後於定陵;同年,皇太子朱常洛繼位明光宗;因鄭選侍撫育皇太孫朱由校有功而得寵,光宗朱常洛封她為皇貴妃;

然而,鄭氏自視撫育皇長孫勞苦功高,若非先帝神宗寵溺皇長孫朱由校,便無皇太子冊立一說,更不可能繼位大統,於是唆使光宗立自己為皇後,欲母儀天下。

光宗以大行皇帝的葬禮未舉辦完畢為由搪塞;不久,朱常洛患病,鄭貴妃指使崔文升以掌禦藥房太監的身份向皇帝進“通利藥”大黃瀉藥;晝夜,朱常洛連瀉數十次,身體極度虛弱,處於衰竭狀態。

光宗朱常洛召英國公張惟賢、內閣首輔方從哲等十三人進宮,支持皇太子朱由校,頗有托孤之意,並下令將司禮監秉筆太監崔文升逐出皇宮。

鴻臚寺丞李可灼呈獻仙丹給光宗朱常洛,哪知,藥效太強,光宗服用後便雙目暴突,口吐鮮血,暴斃而亡;結果繼位僅僅29天的光宗朱常洛,突然暴斃,享年三十八歲。

光宗駕崩時,鄭氏就居住在乾清宮,在太監的唆使下,欲借機垂簾聽政。

禮部侍郎孫如得知內情,便遊說朝中重臣與兩宮太後及妃嬪;於是朝臣劉一燝、周嘉謨、楊漣、左光鬥等大臣上疏,要求鄭氏移居別宮;就此爆發移宮案,一場朝堂權力爭奪隨即展開。

太監王安迎皇長子朱由校即位,鄭氏派太監阻攔,數次讓人叫朱由校回來,不準他去文華殿;最終,朱由校在眾大臣的擁戴下登上皇位,改年號為泰昌,次年為天啟,明熹宗。

熹宗繼位之後,逮捕了遼東總兵李如柏,命遼東巡撫兵部侍郎袁應泰代替熊廷弼經略遼東軍務。

從政之初,明熹宗就封乳母客氏為奉聖夫人,頗為優容,東林黨人擔心客氏幹政,建議按例趕客氏出宮;客氏與魏忠賢謀劃反擊東林黨人,一時之間,擅權弄政,廠衛橫行。

魏忠賢原名李進忠,年少時因好賭成性,家業敗光,走投無路之下,憤然自宮,萬曆年間選入宮中,他雖然目不識丁,因混跡於煙花酒巷市井之中,為人奸猾,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很快攀附上宦官魏朝,見魏忠賢機靈,便收為義子,從此李進忠改名魏忠賢。

通過魏朝推薦,拜入大太監王安門下,從此如魚得水;王安因為擁立天啟帝有功,深受皇帝賞識,一時間在宮中權柄極大。

同時,魏忠賢結交客氏,日久生情,二人結為對食,客氏喜愛魏忠賢花言巧語,於是厭倦舊相好魏朝;先後助魏忠賢打敗魏朝,在太監總管王安死後,成為宮中權力最大的太監。

熹宗繼位後,令東林黨人主掌內閣、都察院及六部,東林黨勢力較大,眾正盈朝;楊漣、左光鬥、趙南星、高攀龍、孫承宗、袁可立等許多正直之士在朝中擔任重要職務,方從哲等奸臣已逐漸被排擠出去,吏製稍顯清明;在東林黨人的輔佐下,朱由校迅速提拔袁崇煥。

天啟元年三月,努爾哈赤率軍攻陷了沈陽,明總兵尤世功、賀世賢戰死;總兵官陳策、童仲揆、戚金、張名世前去援助遼東戰事,和後金軍在渾河大戰,但全軍覆沒;之後,努爾哈赤攻取了明朝遼東重鎮遼陽,經略袁應泰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