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場場的軍事勝利,大中朝不斷的收獲各種戰爭紅利,這讓大中朝的官員們開始認識到戰爭其實不見得都是壞事,死人雖然難免,但是國家卻可以在戰爭之中獲取更多的紅利,於是漸漸的大中朝的官員們開始轉變了對戰爭的看法,一改當年的鴕鳥政策,使得整個大中朝上下,變得更具侵略性,同時也變得好戰了起來。
肖天健在天元七年的時候,還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以皇家的名義,在大中朝國內發行了中國人第一份公開性的報知,被稱之為中華月報。
本來肖天健是想搞一個日報出來的,但是考慮到報紙的編製還有印刷及發行在這個時代還很不方便,搞出日報不太現實,於是便改為了月報。
這份報紙以時事報到為主,內容多為闡述這一個月來朝廷的各種政策政令,發行不限定人群,在各地都公開發售,隻要花錢就可以購買。
於是許多讀書人抑或是有點錢的人,都意識到這份報紙對於他們的重要性,通過這份報紙,他們可以迅速了解到朝廷的風向,不管是對於今後他們從政還是經商,都很有用處,於是許多人馬上便開始踴躍購買。
在這份中華月報發行幾個月之後,許多人見麵都形成了一個新的問候語,那就是今天你看報了嗎?
通過這份報紙,肖天健派人搜集了不少有關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屠殺華人的消息,然後以大篇幅進行對西班牙人的暴、行(這也是違禁詞,以後真沒法寫了!)進行長篇累牘的刊發,很快在國內便引起了一片討伐西班牙人的呼聲。
報紙這種東西,完全可以左右輿論導向,也可以為發動戰爭找到更佳的理由和群眾基礎,肖天健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宣傳平台。
也許很多中國人不知道台灣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呂宋在什麼地方,但是在中國人眼中,開疆拓土擊敗蠻夷總不是件壞事,這也正好彰顯了現在的皇帝是個能幹的皇帝,所以他們是不會關心跟誰打仗,該怎麼打的問題,他們要的隻是大勝仗這個消息而已。
為了鼓動人心,肖天健甚至於親自撰文(當然是要有老婆另外替他潤筆),稱海外華人也都是炎黃子孫,他作為大中皇帝,這些華人也是大中朝的子民,是他的臣民,不管中國人走到什麼地方,他們都會受到祖國的關注和保護,決不允許有任何人任何國家侵害他們的利益!
肖天健這篇文章,在中華月報上已經刊登,便馬上在國內引起一片嘩然,不管是誰,都感覺到心中暖洋洋的,中國曆史上還沒有哪個帝王,如此看重他的臣民,現任的皇上連海外的那些華人,都如此放在心上,難道還會對國內的老百姓苛刻嗎?
所以肖天健的文章一經刊出,便馬上在國內引起了轟動,特別是那些海外行商的親屬以及海商們,無不人人振奮,甚至於有人主動找到官府,要求捐資襄助朝廷發兵呂宋,征討屠殺華人的西夷。
趁著國內掀起的這個風潮,肖大皇帝當然不會錯失良機,於是立即召集內閣商議出兵馬尼拉驅逐西班牙人,恢複呂宋為中華藩屬的地位。
內閣大臣經過商議之後,一致通過了對西班牙人討伐的決議,受命兵部製定作戰計劃,準備渡海遠征馬尼拉。
兵部立即便令海師和陸師方麵聯合製定作戰計劃,通過參謀總部協調以及斟酌之後,僅僅半個月的時間,便拿出了一份詳盡的作戰計劃,擺在了內閣和肖天健的麵前。
這一次的征討西班牙人的計劃製定的比起收複台灣島的作戰計劃更要龐大許多,除了動用南方艦隊之外,還抽調了北方艦隊以及海貿集團的大型船隻參與這次的行動。
除了海軍之外,陸師方麵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理,經過陸軍部的爭取,此次陸師方麵也從南方軍區和西南軍區以及東南軍區抽調三個陸軍師參與這次的遠征行動。
對於軍方一下拿出這麼多兵力來投入到征討西班牙人的作戰之中,肖天健暗自有些偷笑,其實他很清楚西班牙人在菲律賓的軍力情況,海軍和陸軍拿出這麼多兵力,實在是有點小題大做了,這根本就不是什麼懲戒討伐行動了,他們這份作戰計劃壓根就是要將整個菲律賓給全部拿下來。
但是肖天健看透不說透,對於這樣的計劃,他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因為這是今後大中朝發展海外殖民地的第一戰,持重保守一點,兵部並沒有錯,而且呂宋地理上對中國來說其實並不算遠,如果連這麼近的地方,大中朝都拿不出足夠充足的人馬去進行占領和征討的話,那麼今後何談繼續向全球擴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