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軍壓境(1 / 2)

本來這個決斷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容易拿定的,相較之下他吳襄也是漢人,同樣也不希望看到建奴將燕雲之地控製在他們手中,而且這麼多年下來他吳襄也和建奴打了這麼多年,他們吳家族人死在建奴手中的也著實不少,所以他也痛恨建奴,投降肖天健的大中軍,對他來說應該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想想連盧象升、孫傳庭、丁啟睿這幾個大明重臣現如今都投靠了他們,更何況他這個武進士出身的武夫,投靠肖天健本來並不是什麼難做的決定。

可是陰差陽錯之下,偏偏去年朝廷卻將他的兒子吳三桂調入關內去和肖天健作對,結果卻死在了肖天健手中,這件事讓吳襄可以說是恨透了肖天健,他吳襄這麼多年來,可以說將所有吳家對未來的期望全部都放在了吳三桂他這個兒子身上,對於吳三桂他可以說是傾注了所有的心血,現如今他這個寶貝兒子卻死在了肖天健的手中,這可是殺子之恨呀!

他吳襄自問報仇是不可能了,可是要讓他投降肖天健,這件事卻成了他最大的心結,無論如何吳襄都無法邁過這道心坎,投降大中軍。

於是在兩方的催促之下,吳襄這幾天時間是左右搖擺不定,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心中糾結的是一塌糊塗,幾天下來,他茶飯不思,嘴唇上便起了一層的燎泡,人也瞬間顯得蒼老了許多。

一支支建奴的大軍,抑或是騎著健馬,抑或是徒步而行,更有大批建奴的包衣奴為他們趕著大車,滿載著糧秣兵帳之物,緩緩的出現在了山海關之外,更有打著各色旗幡的漢八旗的漢軍,用健壯的騾馬,拖拽著一門門重逾兩三千斤的重型紅衣大炮,緩緩的朝著山海關一線進逼而來,如同人海一般的彙聚到了山海關外麵,紮下了綿延出幾十裏的大營。

一隊隊韃子兵的哨旗出現在了山海關一線的長城外圍,囂張到了極點的在關城外麵來回馳騁,向著關牆上駐守的明軍炫耀著他們的武力,更有一些建奴,囂張的將一些俘獲的大明女子,拖至關牆外麵,按在地上肆意的淩辱,他們還將一些俘獲的明軍兵將和漢民,拉到關牆下用各種殘忍的方式,一批批的屠殺,將這些人的屍首就丟棄在關下,來威懾守關的明軍。

關城和關牆上的明軍大部分都是麵如死灰,一個個敢怒不敢言,隻能忍著強烈的恐懼和憤怒,看著關牆外麵發生的一幕幕慘劇。

這種事情是建奴大軍慣用的伎倆,每每他們要攻城的時候,便會使用這種卑劣的手段,來向明軍守軍施壓,從精神上摧垮明軍,並且通過這種方式,逼迫明軍放棄抵抗,投降他們,而且這些年這種手段可以說是屢試不爽,許多關外鎮守城堡的明軍,正是因為承受不住這種壓力,怕建奴攻破他們的城堡之後,以同樣的方式屠殺他們,所以最終精神崩潰,便投降了建奴,這一次建奴大軍犯境,少不了還要使用這種方式向鎮守長城沿線的明軍兵將施壓。

而且這種手段可以說有著很好的作用,成功的令守軍兵將們產生出了恐懼之感,士氣更是跌落的厲害。

吳襄聽聞消息之後,也帶著家丁登上了城樓,遠遠的朝著山海關之外望去,看罷之後心中可以說是哇涼哇涼的一片,建奴大軍此次入寇,可謂是精銳盡出,單單這些多爾袞率領的前鋒兵馬,兵力便達到了七八萬之眾,幾乎將山海關外麵給堵了個水泄不通,兵力之盛可謂是前所未聞。

別說是那些鎮守關城的明軍兵將們害怕了,即便是吳襄這個主將,現如今也是看罷了建奴大軍的軍容之後,同樣是心驚膽戰手腳冰涼,可以說是未戰先怯了幾分,不過吳襄還是故作鎮定,在關城上麵下令,令諸軍做好防禦的準備,一旦建奴大軍進攻,便死守各處城堡隘牆,不得放建奴軍攻上關頭。

山海關在這個時候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絲毫不為過之,此關最早乃是明洪武年間,大將徐達率領數萬明軍在此建關,後來又曆經二百餘年的不斷擴建和修葺,使得這裏形成了一個令人震撼的防禦關城體係。

山海關不單單隻是長城加上一座關城這麼簡單,而是整體布局是由七座城堡、十大關隘和長城上的三十座敵樓、六十二座城台、十八座烽火台、十六座墩台等組成的城防建築群。結構嚴謹、功能齊全,構成了主體兩翼,左輔右弼,二城為哨,一線逶迤,互為犄角之勢的格局,所以說其為天下第一雄關,絕不是對它簡單的吹捧,而是實至名歸。

別看建奴這些年屢屢入寇關內,但是建奴大軍每每入寇,都是通過長城沿線的其它關隘偷襲進入的關內,這麼多年以來,建奴也不是沒有打過山海關的注意,但是建奴方麵卻從攻破過山海關,所以這一次建奴要入關,調集如此多的人馬前來山海關處,也是想要以真正的實力,來拿下這座為大明鎮守邊關的雄關,從此掌握住南下的最重要的通道,大開南下方便之門,為下一步大軍南下做充分的準備,省的還要繞道其它險要之處,極不方便的去偷偷摸摸的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