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這次才在眾將的慫恿之下,帶頭來找洪承疇,逼洪承疇接受刑天軍給他們提供的糧秣,不為別的,就為這些年來,他們那些死在建奴刀下的袍澤們,祖大壽也覺得承肖天健這個情,他也不願意看著自己麾下的這些關寧軍們,就這麼因為缺糧缺餉,最終在建奴軍麵前一戰都不打就徹底崩潰。
人有的時候,是自私的,曆史上洪承疇和祖大壽都投降了建奴,成為了後世萬人唾罵的貳臣和漢奸,但是最起碼在這個時候,他們並未考慮就投降建奴,而且當時的情況也是他們被圍於鬆山,力戰兵敗才被俘的,後來徹底對大明絕望之後,才在自私的想法之下投降了建奴一方,所以有時候仔細考慮一下他們的處境,既有可恨之處,但是也卻是有情有可原之處,更何況祖大壽這個人在投降了建奴之後,並未像吳三桂、耿忠明、孔有德等大漢奸那樣,充當建奴的攻打中原的急先鋒,這一點上,祖大壽的為人還是比起其他漢奸來說,算是稍微好一點的。
眼看著眾將都是這個念想,洪承疇不由得心中更是連連哀歎,現如今軍將們已經是形成了共識,想要接受刑天賊的糧食,而且實際情況上來看,他們也卻是急需這些糧食來滿足軍中需要,否則的話很快他們這些兵馬便會因為缺糧徹底喪失戰鬥力。
這也是形勢所迫,不由得他們還有其他的選擇,而且祖大壽這個大老粗有一句話說的不錯,那就是他們可以吃賊軍給他們的糧食,保的卻還是大明的邊關,還是在為大明守邊,這一點也不錯!
於是洪承疇雖然心中不情願,可是最終迫於殘酷的事實,也不得不放下了架子,點頭答應了下來,下令準楊國柱在宣大接收刑天賊給他們提供的糧秣,然後速速轉運到諸軍之中,有了糧食最起碼也可以穩定一下軍心,同時再招募一些關寧和遼東一帶的漢民青壯增強一下守禦的實力,這仗總是還能打下去,他們總是還能再堅持一段時間。
但是洪承疇還是要求楊國柱接受刑天賊的糧食可以,但是決不許刑天賊進入宣大境內,一旦刑天賊試圖借機進入宣大的話,這糧食不要也罷,也務必要擋住刑天賊北上。
至於朝廷那邊的反應,他洪承疇這會兒也顧不上了,愛咋地咋地吧!你們沒糧食給,總不能就讓這麼多兵將瞪著眼餓死吧!
於是不幾日時間,在宣大北麵的道路上,便開始源源不斷的出現了一輛輛滿載著糧食的大車,在少量刑天軍的護送之下,開始進入到了大同府境內,並且在大同府南麵的雁門關外麵,將這些糧秣甚至於是大車和騾馬,都交給了在此等候的宣大總兵楊國柱,然後換人趕著這些車輛,繼續朝山海關一帶運送了過去。
這件事很快便傳到了京師之中,頓時讓朱由檢龍顏大怒,在宮中大罵洪承疇和眾關寧諸將乃是逆臣賊子,居然和刑天賊相互勾結,甚至於想要下旨罷免掉洪承疇這個薊遼總督,換人去接管山海關防務。
可是他這個念頭也隻是動了一動,便頹然作罷,因為他也知道洪承疇恐怕是眼下他的大明王朝之中最能幹的一個大臣了,現如今建奴已經開始出兵南下,直逼山海關一線,那裏大戰在即,臨陣換將肯定是自廢武功,另外不讓洪承疇他們接收刑天賊的糧食,他又從那兒調來這麼多糧食來給這些關寧軍們呢?現如今京師也開始出現了嚴重的糧荒,每天都有餓死的人被運出京城,他已經是沒有半點辦法了,又哪兒去弄糧食給洪承疇呢?關寧一帶尚有不少官軍,他總不能下旨,讓這些官兵們勒緊褲腰帶,不能要刑天軍給他們的糧食,讓他們餓著肚子去抵禦建奴大軍入寇吧!
皇帝不差餓兵,他這個皇帝當的夠慘,自己都混的快要吃不飽飯了,拿不出錢糧去養活朝廷的兵馬,現如今總不能不讓這些官兵自己想點辦法,有人願意給,他們願意要,他這個皇帝倒已經不是關鍵問題了,於是惱怒歸惱怒,可是朱由檢還真是沒有辦法,也隻能頹然默認了這件事。
如果您覺得《葬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