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段時間來,盤踞在熊耳山一帶的巨盜一鬥穀更是時不時的率部來永寧縣城周邊轉悠一圈,前日縣北的中河鎮更是被一鬥穀率部所破,鎮中老百姓幾乎被屠戮一空,鬧得是永寧縣一帶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而河南府還有開封府的那些大員們,眼下注意力根本就沒在這邊的剿匪的事情上,一鬥穀和瓦罐子現在的勢力越來越大,眼看各自都擁兵近萬了,如果他們那天發瘋的話,聯合起來攻打永寧縣城的話,天知道僅憑永寧縣城的這點守軍還有衙役們,能不能擋得住他們。
可是就在他為這件事頭疼的時候,突然間有人急急忙忙的跑入縣衙,告知他了一個更壞的消息,說有一支奇怪的賊軍,突然間便出現在了永寧東麵,正朝著永寧縣城開來。
於是武大烈當即被嚇得差點從大椅上掉到了地上,這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呀!這一帶本來有了一鬥穀和瓦罐子他們,就已經是亂的可以了,現如今又來了一幫賊軍,那麼他永寧縣的日子還怎麼過呀?
武大烈不敢怠慢,連忙詢問這支新出現在永寧縣境內的賊軍的情況,報信之人一臉驚恐的答道:“小的也搞不清他們的來路,但是看上去不像是一幫土賊,他們打的大旗小的倒是看清楚了,是一麵上繡著一個沒有腦袋的人形的紅色大旗,而且他們器甲鮮明,看上去工整的厲害!根本不是一鬥穀和瓦罐子那幫賊人可比的!還請大人速速決斷!他們眼下已經離縣城不到三十裏了,好像是奔城東的萬安王的皇莊去了!”
“啊?!笨蛋,說了半天,他們到底來了多少人?”武大烈聽罷之後,這心裏麵是拔涼拔涼的,立即對這個跑來報信的差役罵道。
“小的也看不出來,一眼望不到頭呀!起碼有過萬人吧!”這個已經被嚇慌神的差役這才想起來這件事,但是卻說的含混不清。
這一下武大烈真是要暈過去了,一萬人?這哪兒是他能應付得了的呀!一鬥穀那些土賊們要是來的話,他倒是還能督促城中的那幾百守軍拚一下,但是聽這個差役說這夥新來的賊軍兵強馬壯,器甲齊備,這樣的話他可就沒辦法了!
還有什麼沒有腦袋的大旗,這都是什麼東西?刑天……對!就是刑天!這夥賊人應該就是近期在山西那邊鬧的風生水起,數次連敗官軍大軍的那支刑天軍。
武大烈這一下徹底慌神了,幾乎是來不及吩咐手下該做什麼,便一溜煙的狂奔出了縣衙,一邊叫人立即關上城門,一邊吩咐衙役備轎,坐上了轎子之後直朝著萬安王的王府方向奔去。
萬安王朱采現年不過四十來歲,長的是白白胖胖很是富態,當然他也僅僅是富態一點而已,還沒有達到像洛陽的福王那樣,雖然他也是皇親國戚,但是比起福王來,他就顯得寒酸許多了。
他是明太祖的十世孫,屬於皇親中的一個偏支,眼下經過二百多年之後,姓朱的皇親國戚在國內各地可以說是多如牛毛,據說有幾十萬之多,像他這樣能到現在還背著一個藩王稱呼的,卻少之又少,即便是比不上福王那麼顯赫,起碼在永寧縣這一帶,他還好歹算是個萬安國國王,日子過的還是相當豪奢的。
隻是現在世道不靖,亂的厲害,所以年後他奏請加築永寧縣城牆,現如今城牆已經加固之後,他也就可以放心了。
在武大烈前來找他之前,朱采正眯著眼坐在軟榻上,享受著兩個美婢為他捶腿,根本不知道這會兒城外已經鬧成什麼樣了,他唯一關心的是今年他的封田之中今年的收成,匪患對於他來說,不過隻是癬疥之疾罷了,偌大一個大明朝,豈能對付不了這樣的匪患?遲早是要收拾天下的!
就在他悠然自得的享受的時候,一個太監一路小跑的奔入殿中,對朱采急聲說道:“啟奏王爺,武知縣帶著城中幾個官員說有急事要求見殿下!”
朱采這會兒正舒服的昏昏欲睡,突然間被打攪非常不高興,於是瞪了一眼這個常侍,懶洋洋的說道:“他們找我又有何事?我沒有找他們就不錯了,他們作為一方守土之官,眼下本王城外的皇莊屢屢受到賊人侵擾,他們卻不能平靖,卻又找我如何?不見!”
這個常侍跪在地上一臉的惶恐,對朱采說道:“殿下,這次他們找殿下真是有要緊的事情呀!有一夥悍匪現如今突然出現在了我們永寧縣境內,直朝縣城撲來!武知縣他們是找殿下商量守城之事的!”
如果您覺得《葬明》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9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