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玲瓏想了想,說,“那天宴席因為這件事匆匆忙忙的就散了,父皇似乎是急壞了,當時我年紀小,也沒怎麼在意這件事,隻是當時父皇聽了這個消息後臉色就很是不好。之後怎麼樣,究竟有沒有派兵去支援,我不知道,隻是我猜測大概是派了的吧,我有一回聽母後很憂愁的在我要一個瑪瑙簪子的時候說,戰事連年吃緊,說我父皇已經急白了頭,這些年百姓收成又不好,氣候也不好,總是有天災,國庫已經空虛了大半,又要支援邊關,很是緊張。”
“過了好幾個月,我記得好像是到了冬天了,那時候我已經穿了狐裘披風了,我那個院子裏的梧桐樹葉子已經掉光了,光禿禿的。我聽老嬤嬤們咬耳朵,閑聊時候說鄭將軍中了敵人的毒箭,昏迷不醒,鄭夫人情急之下,去了邊關。”
說到這兒,玲瓏歎了口氣,感歎道:“大概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們雲國才會被欺淩被侵略的吧,到了今日,如此的窩囊,舉國上下竟然都找不到一個好男兒,當得起國家棟梁這個稱號,但凡是出了事,依靠的也隻是那些個三朝元老,隻會說,行軍打仗根本一點兒不會。看著就來氣,也怪不得父皇不過短短時間便如同老了十幾年一般,愁白了頭。”
“鄭夫人去了過後,就有人上了折子說鄭將軍通敵賣國?是宰相進言的是不是?”丁瑞飛快的在腦子裏理清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是宰相上的折子,那這件事情也就好說的很了。宰相是一介文官,素來便瞧不起武官。而與鄭將軍的梁子早在好幾年之前就結下了,一則是因為皇上當時很是重視武官,特別是重視鄭將軍,因為他保護了這個國家,二則是因為據說有一回在大街上,宰相的下人欺淩了一個黃花大閨女,剛巧讓回京的鄭將軍瞧見了,鄭將軍素來剛正不阿,狠狠地把那個下人教訓了一番,直打斷了一條腿,才讓人把那下人抬到了宰相府門口,丟在門口就走人,這件事讓街頭老百姓很傳了一陣子,都稱讚鄭大人正直。這件事情讓宰相很是氣恨,這個鄭岩一點麵子都不給他,他怎麼可能咽得下這口氣?定然是要借機報複回來的。
玲瓏搖了搖頭,說:“不是,鄭夫人去了過後不久,邊關就傳來消息說鄭大人的病好了起來,又上了戰場,父皇為此高興了好幾天。彼時這場戰爭已經打了好幾個月,且到了冬季,行軍打仗越來越艱難,越來越難打。到了十二月份的時候,邊關傳來捷報,說是赫利人退了兵。父皇高興極了,下令犒賞三軍。我是眼睜睜的瞧著那報信的小官拿著明黃的聖旨出去的。”
“可是,那小官剛走不到兩天,我去給母後請安的時候,母後愁眉不展很是憂慮,我問她才知道鄭將軍中了敵軍的誘敵之計,帶領兵將去追擊敵人想要一舉消滅敵人的時候,反被敵人包抄,赫利人陰險狡猾,趁著士兵們打了勝仗軍心鬆懈的時候,一舉攻進了兵營,幾乎全軍覆沒……”
“再後來,再後來,我就不太清楚了。似乎是這場戰事實在是持續了太久,像是個無底洞一樣,國庫根本拿不出來那麼多軍餉,且一直無法戰勝敵軍,趕走赫利人,父皇漸漸地就失去了耐心。那個年過的很是不好,宮裏一直被一種怪異的氣氛彌漫著,再到我聽到鄭將軍的消息的時候,就是鄭將軍被押解還朝的時候。聽我身邊的丫鬟小碧說是因為朝中有人揭發說鄭將軍通敵賣國,和赫利人裏應外合,想要背叛朝廷。父皇大怒,下令把鄭將軍押解回朝。之後不久,就傳來父皇將鄭將軍判了刑,滿門抄斬。小碧說朝中許多官員覺得這樁案子定奪的太草率了些,應該再詳加調查參考。隻是父皇那時候正是最煩惱最憂心的時候,誰的話都聽不進去。且據我猜測,父皇大抵也是在怪罪鄭將軍吧,畢竟這場仗他實在是打了太長時間了,大半年的時間,國庫根本就被掏空了,他根本不知道該怎麼繼續打這場仗,拿什麼去支付三軍的糧餉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