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一節(1 / 3)

閑話張家哪些事

生活中,你可能會跟成百上千的人相遇或者相處,無論多熟悉,都隻是生命中的過客,忙忙碌碌的日子在熱鬧和孤獨中就這樣過去了,也隻有影子記得曾經的往事,不再那麼的留戀和執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了,這份執著和守候讓瑣碎的生活變了味道,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人世,這就是凡塵俗事。

剛剛吃過午飯,張建就接到三嬸的電話:“建,快來吧,張問打我了。”建,趕緊拿起車鑰匙回老家解決問題。建,姓張,單名一個建字。別看他的名簡單,可他的生活並不簡單,他出生在一個大的家庭裏,事事人人都牽扯著他的心。張王李趙劉,走遍天下稠,意思是說姓張的多,一點都不假。張建的老家張莊是魯西南一個不算太大的村子,莊上一千多口人,三百多戶人家,全一張姓,張建的家在莊東頭,多數都是他未出五服的本家,張建這個輩份的兄弟和著一個老爺爺的就有二十來個,人多事就多,張建不多事,可事常常找張建。好在有一句古話應承著,天生我才必有用,張建也隻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件一件對付著。

張建聰明伶俐,英俊帥氣,近一米八的個頭,盡管有些一米八多的個頭,盡管有些稍瘦的體型,那一臉的嚴肅認真的模樣也投射出一種威力,懾服人的心,無論到哪裏都給人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二十歲不到就考上了大學,這在當時的農村可是大事,那個時候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很少,更不用說考上大學了。張建上學走的時候,大隊支書親自送到村外,望了很久才轉身回家。支書也是張姓人,和張建的家有著撕扯不斷的牽連,這是後話。 再說張建,張建的老爺爺最大,在家族裏是長門,張建的爺爺和父親也都是老大,所以,張建在這個大家族裏就是長門長子長孫,地位特殊,自然問的事就多。大學畢業後分到縣稅務局,也趕上好政策,提倡人才重視,領導年輕化,不幾年提升為局長。這在村裏家裏更受人尊重,誰家有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張建。天降大任於斯人,勞苦勞心就輪到了他的身上。

張建接到三嬸的電話就往家趕,一路上,腦子都在想著三叔家的事,在這個大家庭裏,他最不放心的就是三叔一家,別人都過著平平靜靜的生活,隻有三叔過得差強人意。作為長門之後的張建,他有義務也有責任讓自己的這個大家庭在莊上立穩腳跟,讓家人受到同族的尊重。

盡管季節過了立秋好幾天了,路兩邊的兩行白楊樹,枝葉茂密,一點也沒有變黃要落的意思,張建在樹蔭下開著車,兩旁的白楊樹在高處枝條交錯,抬頭向遠處一望,感覺就像行駛在一道天然的綠色長廊裏,讓人心情淡然很多。

張建到家的時候,看見躺在地上的三嬸渾身是泥,頭發散亂,嘴裏不停地嚎著:“沒法過了,這日子不讓人活了。”

三叔在一旁無可奈何地說:“別丟人現眼了,你快點起來吧,行不?”

張建眉頭一皺,聲音不大,卻容不得不聽:“嬸子趕快起來,有話回家說,躺在大街上算啥?”

張建先去了爺爺奶奶家,看到唉聲歎氣的奶奶,勸解說:“奶奶,一輩子不管兩輩人的事,隻要您和爺爺過得開心,就是我們的福氣。”

奶奶聽了孫子的話,一改愁容,心疼地說:“建,以後少管他們的事,都是自找的。”

張建來到三叔屋裏,三叔順手遞過去一個小木凳子,自己一腚坐在門坎上,臉朝裏,耷拉著腦袋,長噓接著短歎:“唉~嗯”不知道該說啥才好。

“張問又跑到哪裏去了?”張建問道。嬸子緊著說:“好幾天不見人影,今天來家要錢,我不給,熊孩子臉一橫,就到屋裏翻,把僅有的二百元都拿走了,我攆到街上想要回一百,他就把我猛推到地上,頭不回的走了,做孽啊,他個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