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在一萬狼騎營的護衛下緩緩的向長安城而來。自離開蒲州,他的行程就非常緩慢,根本不擔心長安城外的大戰。他相信以陳其的能力,再加上他身邊是自己最為精銳的騎兵,足夠牽製得住侯君集的十五萬大軍。
而他的行進速度這麼慢,這也是他的一個策略。他是想讓大軍停止在長安城外,給大唐朝廷造成沉重的壓力,同時也想看看各地的刺史和將軍們的舉動,看他們的心到底在向著誰?是否真心的擁護和支持李治以及長孫無忌。
直到李恪花了十天的時間來到渭水邊的大營時,各地的援兵也沒有趕到長安城。
李恪很清楚,長孫無忌和李治已經強弩之末,他們期盼的援兵根本不會到長安城下。
因為,幽州大都督是程知節,自遼東一戰,幽州已經沒有多少兵力可用,最多隻能騰出一萬人馬。揚州和李泰的根基之地,李泰已經在朝堂上失勢,致使揚州大軍會陰奉陽唯,不會聽從長孫無忌和李治的命令,益州大都督的程名振,他是李泰的心腹大將,但也跟隨過李恪參與了針對突厥、吐穀渾和吐蕃的大戰,他能做到益州大都督的位置基本是靠了李恪器重,他也自然不會聽從長孫無忌和李治的軍令。
所以,李恪趕到渭水邊的大營時,雖然隻有七萬大軍麵對侯君集的十五萬大軍。但營中的將士們戰鬥意誌高昂,士氣很旺盛。因為,他們吃的李恪的飯,拿的李恪的錢,現在李恪要做皇帝,他自然賣命的支持。反觀對麵的大營,麵對大唐的擎天柱北王李恪,麵對大唐最為精銳的黑衣衛精騎,士兵們早已沒有了一戰的信心。他們最為清楚黑衣衛的待遇,很是羨慕這些黑衣黑甲的騎兵,心裏也盼望著自己那天能夠加入這支隊伍。所以,在他們的心裏,也不想跟李恪的大軍作戰。
帥賬內,李恪端坐在諸位上,陳其和薛仁貴、裴行斂、侯虎、哲羽等主將分列兩旁。
“殿下,這段時間侯君集大軍的士氣很低落,我們是否趁機進攻,一舉殲滅這十五萬大軍呢?”陳其很興奮的說道。
要說李恪當皇帝誰最高興,陳其無疑的其中的一個。
“不急——陳其,我們在等等也不遲,長孫無忌不是要援兵嗎?他等到的援兵不會到。到時候他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李恪淡淡的笑道,“這樣豈不更好嗎?”
“諾——”陳其領命。
李恪又道,“但是,我們也不能這樣耗著,不能讓他們輕鬆,明天你率領兩萬黑騎軍出去試探一下他們的軍力。”
“諾——”陳其領命。
李恪給陳其下達命令,裴行斂和薛仁貴兩人雖然也很想請戰,但也不敢跟陳其爭。
“你們——”李恪猶豫了一下,開口說道,“明天我們大家都去看看吧——你們不要想著攻打長安城有多難,隻要朝堂上缺少了父皇,長安城即便有百萬雄兵,本王也能攻得下。”
李恪說的很霸氣,但在座的大家都懷疑他的話。
確實,在大唐能夠抗衡的李恪的人,現在隻有李世民一個人。
除此,沒有人能夠跟他想抗衡。
長孫無忌不能,即便是已經做了皇帝的李治也不能。
第二天.兩軍陣前戰鼓擂擂。
李恪騎著小白馬,在陳其和裴行斂、薛仁貴、侯虎、哲羽等心腹大將的擁簇下來到了侯君集的對麵。
“參見殿下——”侯君集向李恪施禮,他沒有像長孫無忌的心腹將領那樣稱呼李恪為逆賊。
“侯尚書,幾日不見你都做到了尚書右仆射——讓本王羨慕啊——”李恪淡淡的笑道。
“殿下,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呢?”侯君集憂心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