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 / 3)

康熙十八年,秋,午時剛過,紫禁城的一切都顯得時分安靜。正是娘娘們午睡的時候,宮女太監們走動得少了,像是樁子一樣杵在各個角落。侍衛們巡邏當差的,也有些懶散了,避著秋老虎的暑熱,在宮牆下貼著陰涼挪步子。連前頭朝裏的大人們的蕪房之中,也少了問差和書寫的聲音,隻餘下是不是能聽見的哈欠聲與淺眠時略微的粗重呼吸聲。

乾清宮裏的皇帝才剛用完午膳——早朝下了之後見了幾位朝臣,用膳的時間就這樣耽擱了。他的心情似乎很好,早先親弟弟隆禧薨逝帶來的陰鬱已然消散,討伐吳三桂的各路大軍將領都上了折子,戰時進展順利,嶽樂上個月剛大勝了偽軍,圖海已經要打到漢中了,莽依圖馬上就能入滇。自從去年吳三桂死後,戰事進展一直很快,這場大戰,想來終於能夠結束了。即便最近山西的旱情有些令他憂心,但見過幾個官員之後,就放下心來。旱情並不嚴重,中秋將至,收成不比往日是肯定的,但賑濟發放下去,饑民想來也能安然過冬。這樣想著,康熙皇帝舒展一下身體,打算安坐下來,批一批折子了。剛拿起朱筆打算批上一句他最常寫的“知道了”,皇帝的身子不明顯的晃動了一下,朱筆一斜,麵前的折子上劃出一道長長的紅線。

“當!”欽天監的地動儀用一聲巨響打破了午後的寧靜,西北方的金龍所含銅珠忽地落入下方的金蟾口中,激越的金銅相碰之聲讓司職官員嚇了個激靈。還沒等那漢官反應過來,隻聽“當!”“當!”兩聲,又是兩顆銅珠掉落,狠狠地擊碎了官員倏忽的怔忡。地震了!北邊地震了!方衝出門去,打算稟報上官,便聽到西北傳來的隆隆雷聲。那聲音如同壓抑的嘶吼,響徹了京城的上空。天空一絲雲也不見,午後驚雷攪動著人們無端驚醒之後的煩躁和不安。

繼而,整個北京城都隨著搖晃起來。康熙禦案桌上的筆山、奏本紛紛滑落到地上,朱砂灑出來,弄得到處都是。乾清宮總管太監顧問行顧不得規矩,慌忙闖進來時,康熙正扶著柱子。頭頂上屋梁椽柱頻頻發出木料斷裂的聲音,驚得顧問行撲上前去,卻見康熙急促地擺擺手,“免禮,先隨朕出去。”

然後在乾清宮前的空地上避震的康熙與各部官員便不停的收到了京城各地的消息:京師各地裂土成渠,黑氣蔽天,德勝門湧出黃流,天壇滲出黑水,運河幹了,總河大人壓死了,宛平地陷……京師陷入一種前所未有的慌亂之中。

沒有人注意到,翊坤宮的偏殿裏,一個女嬰的眼睛,突然亮了起來。

啟慧睜開眼看到的第一個人,是一個清朝裝束的年輕女子。她看上去不過十六七歲模樣,臉上擦了粉,看上去慘白慘白的,仿佛一個營養不良的高中生。女子將還是嬰兒的啟慧抱在懷裏,有些不安地輕輕搖晃著,似乎是在模仿著軺車的晃動。她的手臂有些僵硬,不明顯的顫抖著,嘴唇緊緊抿住,神色之中帶著若有若無的畏懼。啟慧有些疑惑地在女子懷中蹭著,本能地伸出小手按在她的胸前。布料溫涼,帶著女子的體溫,讓啟慧感到一絲莫名的安心。又一次餘震襲來,女子抱著啟慧挪到院子裏,然後聽著周圍的人一陣嘰哩咕嘟,不知在說些什麼。女子會時不時地親吻啟慧,並不將她交給身後梳著大辮子、攙扶著她的侍女,她的懷抱柔軟而溫暖,讓啟慧不由自主地依戀。這感覺很好,讓她想起了自己去世的母親。

一連幾日,啟慧都被抱在懷裏不停地挪進挪出。她在那個女子的懷中進入夢鄉,又在她的親吻中蘇醒,完全陌生的環境裏,這個尚且可以稱之為少女的姑娘給了她莫大的安慰。她似乎感覺到了,這個讓她依戀的女子,正是她在這個世界的母親。用滿語講,叫enie,也就是額娘。這個少女一直用著這樣的自稱與啟慧說著她聽不懂的話,在這個古怪而顛簸的院落之中,認真而虔誠地叨念:額娘的明珠一定要平安長壽。啟慧聽不懂這個句子,卻在她輕柔而顫抖的嗓音裏,感受到了祥和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