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人(1 / 2)

大唐貞觀二年春。

東窯村外。

一棵年的柳樹下,搭建起一座簡易的木棚,聳立在前竹竿上,掛著一塊破,寫著好《蝗蟲換糧》四個大字。

木棚裏的搖椅上,躺著一位十三四的青年,長的是唇紅齒白、細皮嫩肉,微眯著雙眼,懶散的搖晃著手中的折扇。

在他旁邊,蹲坐兩位家仆扮的男子,雙臂盤著膝蓋,腦袋一磕一磕的著盹。

三人的身後,碼著齊齊的糧食,有的麻袋開口,驚奇看到金燦燦的玉米粒,以及雪白的地瓜幹和曬幹的馬鈴薯片。

要道,大唐的農作物,主要是粟米,小麥和大米種植的非常少。

說這玉米、地瓜、土豆,是明朝後有農作物,出現在早唐時,怎麼能不讓人驚奇。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躺在搖椅上的青年。

他本是二十一紀的人,有這大好年華,就因為玩了一款種植的手遊,稀裏糊塗的穿到大唐。

過分的,還麼是一個丁豆大小的五歲小男孩。

身為二十一紀的有青年,網絡自然觸不少,同樣穿,人都是醒掌天下權,醉臥人膝。

可他,隻能老實的種田,關鍵,還麼沒人聽。

也是,一個五歲的小屁孩,正是撒尿和泥攆雞狗的時候,土地就是姓命子,誰敢拿來開玩笑。

要不是他以絕食威脅老娘,要來一塊良田(家裏菜園子),一村人都要在蝗蟲災來臨時,加入逃荒的隊伍,去喝風。

無論是玉米,還是土豆地瓜,產量要高於粟米太多,味道也很味。就這麼的,村裏人在他的代領下,熱火朝天的幹起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家家都有吃不的糧食。

從哪之後,咱這位苦逼的種田哥,有了一個響亮的頭,。

剛加冠成年(大唐十四歲就是成年人)來說媒的人,快把他家的門檻踩踏。

“?……”

隨著呼喚聲,一位背著竹筐的老農,來到木棚前,下背著的竹筐,裏麵全是捏了肚子的蝗蟲,齊齊,有個十幾斤。

“來了老伯,想換麼糧食?”

客戶登門,江一帆也不好賴在搖椅上生瘟,著哈欠站起來。

“都娘的睡了,起來客了……”

踹醒盹的家仆,江一帆抄起攤上的秤杆,遞給他們道:“去幫老伯過稱……”“唉唉……”

二人應了一聲,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屁顛屁顛跑到老農麵前:“老伯個捉了不少,想換麼糧食?”

“您累,給換點金粒子(玉米),小孫子饞了大半年,其它都換成甜幹(地瓜幹)……”

老農很客氣,不住點頭哈腰,在這災荒年,拿挨刀蝗蟲換糧食吃,簡直就是善事。

“二十斤兩,給你個,八斤蝗蟲一斤玉米,給你四斤地瓜幹……”

報著數,江二狗哥倆熟練的,把竹筐裏的蝗蟲,倒進一個口袋,又拿了足夠玉米、地瓜幹給老農。

“謝謝,您可是活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