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八章 血染海疆4(2 / 2)

“那個……”

旁邊的參謀被他突然厲聲的嗬斥嚇了一跳,幾次想要開口都沒能出來。好一會,劉冠雄才發現了他的異色,問道,“怎麼,還有什麼要彙報?”

“不……司令,是陸航那邊來報,全體轟炸編隊飛行員已寫好遺囑,陸航保證按時升空……”

冷場……

劉冠雄臉上的驚愕,他身邊的幾個參謀看的清清楚楚的,好半才長歎一口氣,揮了揮手:“通知下去,責令變換陣型。中型戰艦及補給艦隊立刻脫離艦隊,全速駛往威海衛。命令伏擊艦隊第一、第二、第三支隊做好關門準備。命令劉公島陸航編輯等待我命令,隨時準備升空戰鬥。命令第四伏擊支隊伺機而動,隨時準備加入戰鬥……命令,新鎮、新定、威遠、威武、威震、海容、海籌、海琛號戰艦準備戰鬥……”

“是!”

參謀應了一聲,立刻下去傳達他的命令。

迎著海麵上吹來的潮濕海風,劉冠雄為自己點了一根煙,看著脫離了大隊,在輕巡洋艦‘飛鴻’號、輕巡洋艦‘肇和’號、輕巡洋艦‘應瑞’號帶領下,全速駛往威海衛的補給船隊,劉冠雄長歎一口氣,“我能為民國海軍做的就隻有這些,希望能給未來的海軍,留下一點家底吧!”

花白的頭發隨著海風上下飄動,這一戰能否勝利,沒有人知道!

逐顯昏暗的海平麵上,迎著開始狂暴的海浪,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宛若一道長龍一般,撕裂了這連綿起伏的怒濤,乘風破浪。

“那裏是劉公島,前麵沒多遠就是威海灣了吧!”

放下了望遠鏡,山屋他人口中喃喃自語。

一支規模龐大的艦隊正在這濁浪治的海麵上掙紮前行,航向正北。成兩列縱隊,其中作戰艦艇居多數,剩下的都是運輸船跟運煤船,所有的船隻上都懸掛著旭日旗。

這是日本支那特遣艦隊的主力,幾乎雲集了日本海軍大半的戰鬥力,向劉公島方向航行,雖然海況惡劣,但是並沒有影響到艦隊的航速,現在的整個艦隊的平均航速超過十一節,這幾乎已是那些運輸船的航行速度極限了。為了跟上主力艦隊,那些運輸船都拚命的向鍋爐裏添加煤炭,煙自己噴出的滾滾黑煙直衝雲霄,很遠都能看見那彌漫在海麵上的黑煙。

“嗨,將軍的不錯,那裏正是劉公島,帝國海軍中興的地方!”

山屋他人旁邊,一個長相白淨,看上去約莫三十來歲的年輕日本海軍少佐接話道,話中難掩激動跟得意。

從威海港東眺,在煙波浩渺的海麵上,遠遠可以望見一座聳峙的島。朋友告訴我,那就是劉公島。威海海口南北走向,海岸線均勻前伸,形成了一個半月形的海灣。從高處俯瞰,那海灣極像慈母舒展的雙臂,劉公島就坐落在兩隻手臂緩緩圍攏的胸前。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時,在島上設電報局、水師學堂、建北洋海軍提督署、鐵碼頭,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北洋水師的誕生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就發生在該島東部海域。

在民國近代史上,劉公島注定將成為國人心中永遠的痛,因為就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1895年的月14日,大清國的北洋海軍在這裏向侵略者簽署了《劉公島降約》。10艘北洋海軍的軍艦,全部換上了日本國的旭日旗。僅餘的“康濟號”被解除武裝後,裝載著丁汝昌、劉步蟾、楊用霖、戴宗騫、沉壽昌、黃祖蓮等6位北洋海軍將領的屍棺,黯然離去。

中日甲午之戰以侵略者的勝利、被侵略者的慘敗而告結束,曾威震海內外的北洋海軍全軍覆滅。兩個月後的4月17日,在大清朝二人之下億萬人之上的李鴻章,於日本的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簽署了《中日講和條約十一款》,俗稱《馬關條約》。《條約》名為“中日講和條約”,實際上條條款款都令中國人蒙受著巨大羞辱: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澎湖列島;賠償日本軍費白銀億……更可氣的是,《馬關條約》簽訂6後,俄國以“條約”侵害了他們的在華利益為由,糾集法、德兩國出麵幹涉。日本因無力抗拒,被迫接受三國條件,結果又讓清政府拿出白銀000萬“贖回”自己的國土送給另一個國家。

這個年輕的海軍少佐確實有自豪跟驕傲的資格,盡管以他的年齡是不可能參加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場毀滅了遠東第一海軍--北洋艦隊的資格。但是他的父親長山兵衛郎卻參加了那一場海戰,並重傷了北洋海軍一艘戰艦,於戰後親自受到明治皇的接見,更得以在二十年內累升為海軍少將。

作為一個勝利者的後代,如今再來到這個昔日給帝國帶來了輝煌之始的地方,他確實有自豪的資本。

然而,山屋他人心裏卻沒有任何開心的想法。仍舊舉起了望遠鏡看向遠方已經完全暗下來的海平麵,望向被他們死死咬住的民國海軍主力艦隊所在的方向,眉頭皺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