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血染海疆3(1 / 2)

() “有關台灣戰略,我們之前的戰略是,派出一部軍隊登陸,能拿下就拿下,不能拿下也要讓他們變成插進台灣的一個釘子,令rì本人寢食不安。因為我國海軍起步較晚,與rì本差距較大,而想要收複台灣,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艦隊根本不可能實現。所以,打從一開始,我們就是寄希望於通過談判的手段,收回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而如何才能讓rì本人吐出台灣島,這裏麵的關鍵就是這裏!”

蔣方震在沙盤上的朝鮮半島模型上點了點,“相比台灣,朝鮮在rì本的殖民版圖中的地位跟重要ìng要高得多。倘若我們能夠拿下朝鮮半島,或在朝鮮半島上,對rì本人的統治地位造成威脅,我們應該能將rì本逼到談判桌上。台灣乃是我國固有領土,相信rì本人也很清楚這一點,隨著我國國力昌盛、武備漸強,台灣問題必將成為我兩國之間的最激烈矛盾衝突點。rì本人若是不想得罪我民國,永遠與我民國處於敵對狀態,則勢必要考慮台灣島跟朝鮮的取舍問題!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我民國與rì本對等的基礎上。”..

“不錯,倘若rì本人願意退出台灣,朝鮮半島問題上,我的態度是不妨承諾未來二十年內,我國絕不主動對朝鮮動武,承認rì本對朝鮮半島的統治。”

李漢臉上隱隱可見笑容,盡管在遼東半島一線集中了數倍於rì本人的軍力,又牢牢掌握海陸空優勢,但包括總參跟他本人在內,結合了當年rì俄戰爭的進程,做出的最好推算也是民國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徹底將遼東半島收複。然而如今,民國的軍隊長驅直入,卻隻用去了三周多一點的時間,就將遼東拿下。

可別瞧了這其中僅僅節省下來的一、兩周的時間,在這種舉國之力的全麵戰爭中,哪怕隻是一的差距,都有可能影響到一場戰爭的勝負。從目前來看,毫無疑問民國鞏固了自己出其不意的偷襲所獲得的戰略優勢地位,隨著遼東主戰場戰役的結束,民國十一個最jīng銳的陸軍師將在一周內被調往朝鮮半島,加上還有來自空上的陸航力量,可以確定的是,未來的朝鮮半島必將爆發一場,舉世為之矚目的血腥戰役。

蔣方震、蔡鍔等人麵sè如常,絲毫沒有任何的改變。

一晃幾年下來,如今的民國高層在李漢的訓導下已經成為了一個利益至上的務實團體,或許整個民國如今絕大多數國民跟官員們,打心眼裏仍舊將朝鮮看成是民國的藩屬國、睦鄰友邦,然而在李漢領導下的民國當前最高決策團的眼中,朝鮮也隻是一枚棋子,一枚隨時可以丟棄的棋子,前提是民國能夠從它那裏得到足夠的好處。

針對總參跟李漢的計劃,高層之間一開始的一支並非那麼統一。有相當一部分人從現實出發,明確的認識到了,僅依靠民國當前羸弱的海軍,即使收回了台灣島,也很難在幾年後、十幾年後的rì本複仇之戰,或者其他列強的入侵之戰中保住他。所以,以東北軍區的某一些高層將領在內的勢力不斷向李漢進言,希望暫緩收複台灣的策略,重點依仗民國當前的陸軍跟陸航優勢地位,在戰爭初期打的rì本一個措手不及之後,就全力收複遼東半島,並向朝鮮半島上強勢擴張。

李濟深甚至不止一次往返於奉跟西安之間,他很清楚朝鮮半島的重要ìng,不止一次向李漢進言,認為民國必須將朝鮮半島控製在手中,或重複前朝時期,在朝鮮半島扶持一個親近民國的政權,然後趁機獲得在朝鮮半島的駐兵權,並將rì本驅趕下大海,以徹底斷絕了rì本人的北上野望。

這種言論在國內很有市場也很現實,國人大多都很自知,至少很清楚民國的家底跟明治維新幾十年的rì本還是有段距離的。所以在陸地上我們還能靠著人數跟陸軍規模的優勢戰個你死我活的,但是海洋上的差距,可不是一兩就能追平的,便是舉國之力建設,民國海軍要追上rì本現在的規模,也至少需要十五到二十年的時間,隻是這段時間內rì本海軍怎麼可能會停止了腳步,等待民國追趕呢!

台灣是個大問題,當年rì本通過甲午戰爭從中國割走了台灣,這恥辱就像是一根毒刺,民國成立之後銳意圖新,一掃前朝的頹廢、沒落,數年來累經大戰先後收回了被沙俄非法吞並的數百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隨著民國的勢強,就連列強在國內的那些個租界,如今大多也已經進入了談判收回的程序,國民正是心氣高傲的時候,台灣跟香港問題,民國自然不能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