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末年間,南粵群山之中。
一日,陰陽大家賴文俊(賴布衣)閑來無事正在遊玩,忽見西南天空中突現一片五彩祥雲向南蔓延,顯得斑斕繽紛、甚是奇特。
賴文俊不禁暗喜,已知此片祥雲必是靈氣無疑,於是,便一路跟隨而去……
經數天追蹤,終見祥雲在飄至一處名叫芙蓉嶂的群峰之後,便開始慢慢消散、漸無蹤跡。
賴文俊環顧群山,隻見此嶂山峰重疊、飛瀑淺溪、狀若芙蓉、風水俱佳。
再加上五彩祥雲已融入其中,便不由感歎,作詩一首:“頭頂芙蓉嶂,腳踏土地壇。右有覆船崗,左有鶯蜂竇。鯉魚把水心,獅象守門樓。哪個葬得中,代代王公侯。”
原來,這芙蓉嶂的中間是落差巨大的飛瀑,從鯉魚峰傾瀉而下。而兩側,則分別是覆船崗和鶯蜂竇。此外,在主峰不遠處,還有兩座像極了獅子和大象的險峰,如同守衛一般,巍然不動。
不過,賴文俊並非是因芙蓉嶂風景秀麗才作了此詩,而是因為他察覺到了此地已結靈穴,所以才有感而發,特別是最後兩句的‘哪個葬得中,代代王公侯’,就更是顯得直白。
其意思是說,芙蓉嶂已有靈氣隱入,日後必將有風水寶穴生成,如果有誰能在這裏找準位置,並將先人葬在此處,那他的後人中將代代都出王侯將相,乃至千古帝王。
然而,這首風水預言詩在當時卻並未被世人所重視。而隨著悠悠歲月、滄海桑天,此事也早已湮沒在塵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