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泰山之顛(1 / 3)

第一百零一章 決戰泰山之顛

當天夜裏十二點整,我和師兄,肖雯如約趕赴泰山頂。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地處山東中央,泰山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地級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東西長約200公裏,南北寬約50公裏。主峰玉皇峰,在泰安市城區北,東經117°6′,北緯36°16′。貫穿山東中部,主脈,支脈,餘脈涉及周邊十餘縣。泰山南麓,北依“泉城”濟南,南臨“聖城”“魯都”曲阜,東連“齊都”“北瓷都”淄博,西濱黃河,南靠汶河。

午夜陰氣盛極而陽氣衰退,正是鬼軍戰鬥力最強盛的時候。

我和暗師兄並肩站在泰山之顛。我手提雙手大劍,湛藍色的劍身時而釋放著紅色的火苗,時而散發著雷霆之力。這柄劍是我采擷火山中的岩漿岩混合天外隕鐵打造,為了湊齊材料我差點喪命。現在終於打造出了一把威力還不錯的雙手大劍。因為此劍屬性至陽,我的劍法審判之劍又剛猛絕倫,,所以我為它取了一個名字——烈日龍劍。而師兄手執通體暗紅色的天邪刃,天邪刃上麵的血煞之氣比我上次見到的還要濃烈,寶刀出鞘之後,刀上發出了鬼哭狼嚎的聲音,令人膽寒。看來師兄沒少殺人啊。而師兄的身後跟著一萬人的軍隊,我問師兄:“這些都是你的徒弟嗎?”師兄微微猶豫了一下,最後告訴我說:“他們嚴格說來並不是人,但都是對我忠心不二的最強助力。它們其實是我用怨氣凝練而成,有他們在我身邊,就相當於敵人麵對的是兩個我。”而他的軍隊座下的坐騎散發著凶悍的氣息,卻是白狼。每個人都拿著弓箭。

據師兄介紹,這一萬大軍全都是優秀的射手,他們手上拿的弓箭名叫墨羽。而在他們背後還背著長槍,是隕鐵打造,經曆了怨氣和人血的洗禮淬火,並淬毒,威力無比,隻要被長槍或者弓箭傷到,縱然法力再高強也會立即喪命。

軍隊中的坐騎,都是從各地精選出來的狼王。馴服了三年才讓它們服服帖帖的為自己效命。這坐騎身上還穿著虎賁甲。狼會噴九幽冥焰,戰鬥力強大。

對麵的永野修身早就不耐煩了,他對師兄比較感興趣,因為師兄修煉的法術比較玄奇邪異,與永野修身非常相似,於是就向師兄挑戰。他想知道師兄的名字。師兄豪邁一笑,說:“我叫暗。”我想幫師兄,卻被他拒絕了。

師兄和永野修身兩軍對壘,兩個將領飛身而起,同時落地。兩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他們是要先比拳腿功夫。

兩個人擺好起手勢,我可以看出來,那永野修身練的武術是合氣道.而師兄采用的是岩鷹拳.

一個是日本的現代搏擊術,一種是傳統武術.

合氣道是日本一種以巧製勝的武術,是一種根源於日本大東流合氣柔術的近代武術,主要特點是在“以柔克剛”,“借勁使力”,“不主動攻擊”。現在一般所稱的合氣道又分為日本與韓國兩種流派,彼此在各自發展之下已有一些差異。

合氣道創始人植芝盛平先生在年輕時就曾學過柔術。1915年拜於大東流合氣柔術總本部長武田惣角門下,並跟隨武田擔任指導者。1920年,受到大本教創始者出口王仁三郎的邀請,在京都的綾部開設“植芝塾”教導柔術,並融入了大本教的教義與思想,建立了另一種風格。因為大本教裏來往的軍人很多,對於他日後的成就幫助很大。約兩、三年後,由於受到“靈言”的影響,植芝在武術上的研究越來越注重精神層次,並開始發展出異於合氣柔術,而屬於自己研究出的一套武術理論。1922年,他的這套理論正式被命名為“合氣武術”。1931年,在海軍大將竹下勇的協助下在東京成立皇武館道場,1940年成立財團法人皇武會以推廣合氣武術。1942年,皇武會已開始使用“合氣道”這個名稱;1948年皇武會正式改名為合氣會。二戰後韓國人崔龍述和崔泓熙分別將合氣道和唐手(空手道)引入韓國並形成韓式風格的合氣道與跆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