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

黃濤聽了李真的話,二話不說,馬上就去繞著操場跑圈去了,這個時候操場已經來了不少人了,當然也不乏一些美女,黃濤卻是出乎李真意料地臉眼都沒斜一下,直接一口氣跑完了李真要求的一千米。

跑完後,黃濤喘著氣,大口大口的呼吸。

看著他的樣子,但又想想他是沒有經過訓練,能一口氣跑完一千米已經不錯了。

“好了,現在就教你一些基礎的動作吧。其實,招式不在於高深或基礎,隻是在於你是怎麼運用它的。一個很簡單的招式,也許就可以讓你打敗一個人;但是有時候你用再多的招式也沒有人家一招厲害,要化繁為簡,這才是製勝之道,好了,你看好了,我先做一邊。”說完,李真就開始了。

李真先是演示了八極拳前幾段:半蹲屈肘、馬步頂肘、虛步豁打

“好了,就這麼多吧,怕多了你消化不了,你先自己試試吧,記住動作要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做到全身上下協調一致。不要僵硬,否則也隻是白練,也沒有一點作用的。好了,你開始吧,我看著。”李真呼了口氣,原來當老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等李真看完黃濤的招式後,李真不禁感慨了一下。雖說黃濤的確是學得非常認真,但是畢竟他不是自己,有過目不忘的本事。

於是說道:“記住,想要學好八極拳,不能隻是一味地去模仿它的招式,因為我們最終要超越它的招式,形成自己的風格。古人說‘善弓者師弓而不師後羿’的道理就在這兒。想把武術學好,就要去掌握武術本身的‘道’,體現它的本質,這才是學習的真諦所在,這才叫學到了真東西,這才叫把武術學好了,而不是簡單地成為老師的再版。能到這個地步的人的確是鳳毛麟角,但事在人為,努力一定會有回報的。知道了麼?”

又練了幾十遍,黃濤已經能完全地比劃出招式,這時李真又說道:“先停下,休息一會兒。現在我再給你講一講關於八極拳的曆史吧。嗯……就講下吳鍾吧。吳鍾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癡迷武術。八歲入清真寺頌經習文,十五歲棄書習武。業經多師,彙通百家,以天經“陰陽”“無形”之理,解道家“易經”之論,采奇擷妙創成獨絕之術,在套路編排上皆以“兩儀樁”即“吳”字篆書像形為根式(兩儀樁亦稱八極架)八極拳門的套路動作,技擊招數及其變化皆由“吳”字演變而出,這是八極拳命名冠以吳姓的重要標誌。雍正十三年(也就是一七三五年),吳鍾公二十三歲,隻身南遊於福建晉江少林寺技敗眾僧。一杆大槍三進三出少林寺,無一暗器著身,折服長老,震驚寺官,長老贈其錦鏢一囊,鎮寺官員驚歎“神槍”。此後,“神槍”吳鍾名揚四海,與當時的“短打擒拿”名家康大力,提柳單刀名家李章結為好友,並稱“武林三傑”。吳鍾隻身三破少林寺的消息很快傳至京城,撫遠大將軍康熙帝第十四子恂勤郡王愛新覺羅·胤禵聞後,立召吳鍾進京較藝。切磋中,二人以殳為器,殳端塗以白粉,以身著白粉者敗。未戰幾合,胤禵眉間中粉而未覺,王疑為幻術,複塗麵糊於殳端,再戰,麵糊再塗胤禵眉間,而仍未覺,胤禵折服遂拜師事。從此將吳鍾留於恂勤郡王府執教,時稱“南京到燕京大槍數吳鍾”。但“八極拳”此時尚未定名,當時武林中對這樣一個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帶有回族特色的新興門派更是隻驚奇妙,難道門宗。故在史料中稱其為“異術”。乾隆四十年吳溁奉命始撰第一部“八極拳”譜——《武術》,將“異術”(吳家拳)正式定名為“八極拳”,全稱為《吳氏開門八極拳》。從此結束了八極拳“無名為異”的曆史,標誌著八極拳門創立正式完成。在《武術》序中明載“後恐異術之終湮也創為八極拳……”。這就更加明確地證明了在此之前,在中國武術史上從無“八極拳門”之稱謂。這是界定“八極拳門”創立時間創始人和拳種稱謂形成原因的有力佐證。在《武術》世係中吳鍾公並沒有將自己稱為一世,而是尊“癩”為一世,“癖”為師兄。對於“癩、癖”史料均無記載。《武術》中更無隻字介紹,曆來眾說紛紜。”

一番曆史典故之後,李真那是口幹舌燥,但見黃濤聽得入了神,也就欣慰了一些,聯想起自己的那些老師們教書時也是這樣,李真就覺得有些對不起老師們。“好了,今天就這樣吧,明天繼續。待會兒會寢室後找段去涯解釋什麼叫‘內勁’。”

“咦?找我幹什麼?”

李真其實早就聽到了段無涯的腳步聲,故意這麼說的,而且他也知道耽誤其實已經挺清楚了自己說的是什麼,既然段無涯已經主動地提起,想來是明白了自己的心思,答應教黃濤了。

“真是說曹操曹操到啊,我正準備請你當下老師哦。”李真壞笑道,“喏,給黃濤解釋下什麼叫做‘內勁’。”

見黃濤一臉期盼,段無涯也不藏著掖著,馬上答了出來:“所謂‘內勁’,這是武術勁法術語,指經過武術鍛煉獲得的一種能隨意轉換方向、變化大小的力。因其運轉隱於內而不顯於外,故名‘內勁’。這種勁具有聚全身氣力於一點的威力,亦稱‘整勁’。內勁鍛煉注重以意識引導動作,以呼吸配合力的蓄發,從而提高神經中樞係統駕馭肌肉張弛的機能和以氣催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