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墓氳(1 / 2)

“顧教授,這新疆的‘幹屍’和埃及的木乃伊有什麼區別嗎?”猴子看了幹屍一眼問道。

“古屍大致可分為幹屍、濕屍、凍屍、臘屍和鞣屍幾種類型。新疆出土的古屍均屬於幹屍類型,它是一種未經人工處理而在新疆幹燥、無菌、高溫的特殊條件下自然形成的幹屍。這種幹屍既有別於古埃及發現的經過人工防腐處理後形成的“木乃伊”,又迥異於在我國內地出土的在棺槨內盛放石灰、木炭之類幹燥劑後形成的幹屍,而完全是大自然的傑作。”顧教授把眼鏡摘下來擦了擦說道。

“照這樣看,新疆出土的幹屍應該不在少數!”鄭飛看著顧教授道。

“這個問題可以讓西日阿洪教授給你們講一下,他曾經組隊考察並發現了著名的“樓蘭美女”古屍。他比我更有發言權啊!”顧教授笑著說道。

一九八零年在新疆孔雀河下遊的鐵板河三角洲,發現了一片墓地,墓中出土有一具中年女性幹屍,體膚指甲保存完好。她有一張瘦削的臉龐,尖尖的鼻子,深凹的眼眶、褐色的頭發披肩。她身上裹一塊羊皮,毛織的毯子,胸前毯邊用削尖的樹枝別住,下身裹一塊羊皮,腳上穿一雙翻皮毛製的鞋子,頭上戴氈帽,帽上還插了兩枝雁翎,具有鮮明的歐羅巴人種特征。被世人稱為“樓蘭美女”。經用她身上的羊皮殘皮做碳14鑒定,表明是一具距今約四千年的古屍。這具古屍屬於何種種族類型以及她生前是當地土著還是從他處遷徙而來等問題至今在考古界仍眾說紛紜。

“顧教授您太謙虛了,嗬嗬!由於新疆位於古絲綢之路要衝,在曆史上又是各種族、民族遷徙、交彙和融合之處,再加之這裏氣候幹燥、雨量稀少等特殊的自然環境,使得新疆一躍成為世界上擁有各人種古屍最多、天然保存最好的地區之一,其中僅出土於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的幹屍總數就達近千具之多。幹屍在新疆分布極廣,南疆居多北疆略少,蘊藏其中的神秘色彩各有洞天,因屍而異。吐魯番是我區古屍蘊藏量最多的地區,其中以阿斯塔那、喀喇和卓、蘇貝希和艾丁湖古墓群最為著名。”西日阿洪教授講起新疆的考古文化侃侃而談,從他臉上的表情可以看的出來很自豪。

“這麼多幹屍啊!老天!存放都成問題。”鄭飛歎道。

“是啊!由於當時設備簡陋,資金也沒有到位,很多幹屍在出土後被曝曬在露天的場所,經風雨腐爛了一大半。那些幹屍及其遺物,不僅是研究人類學、民族學、考古學和醫學的珍貴資料,而且對進一步了解新疆古代社會和人類自身進化發展過程,都具有較高的價值。可惜了---”西日阿洪教授痛心的說道,最後聲音已經很低了。

“快看啊!下麵是空的。”這時,在清理墓底殘渣的工人突然驚呼道。

眾人忙圍聚了過去一看,還沒有清理完畢的墓底出現了一個塌陷下去的窟窿,聽工人說他們正在清理的時候,一個工人的左腳突然陷了下去,待拔出腳後再也不敢挖了。顧教授跳下去看了看,上來後決定實施搶救性發掘。工人用撅頭把窟窿鑿大後發現是一座小型的墓葬。墓葬內的木質棺柩已完全腐朽,堆在了一起。墓的底部鋪了一層厚厚的瓦片,周圍還有甕、甑、器物蓋,除此之外,再也尋不到可以表明墓主人身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