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崎嶇的山路(1 / 2)

太陽剛剛爬上山坡,萬丈光芒照耀著李家崗這個小山村。李家崗全村五百多口人,多數姓李,所以村名就叫李家崗。李家崗四麵環山,坐落在天朝版圖中央,傳聞是三國時吳丹陽(襄陽)太守李衡,退隱後隱居於這裏,繁衍數千年,就有了今天的李家崗。曆寒暑,經滄桑,由於交通閉塞,經濟不好,前些朝代,已有不少李姓人外遷。到如今,村裏的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村裏麵就隻有些老人孩子留守在家。

小孩子們起的早,在村子裏跑來跑去,野的很,沒人管。老人們搬把椅子,在地坪上乘涼休息。隻聽見他們說著,“勳良家的崽,今年隻怕是又落榜了。”“是啊,那麼努力的孩子,這上天還真是不公平。”眾人說完,一老人,鶴發白須,看起來快九十了,他一張口,就與其他老人看法不同,“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人生這條路,誰也說不清個好壞。勳良的崽,隻怕會發達。”

每年的高考都是六月的七號八號,連起來就是六七八,聽起來就像“錄取吧”。每逢這個時候,都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李家崗的一處人家,去年新砌的一層平頂房子,不是很好看,但房間幹淨的很。大門上一手行楷對聯,“寒梅兩度苦迎春,鯉魚一朝躍龍門”橫批就是,“新年新運”。這是李博海去年過年時,自己寫的春聯。此時,鯉魚那聯,被山裏的風吹落了半截,風一來,那半截就搖搖晃晃。

博海的父親,李勳良,天剛亮就坐在屋前的石頭圍牆下抽起了煙,旁邊的博海母親文雋在捯飭著一些幹菜,李父抽了幾口煙,看了看煞紅的天邊,對李母說,“人生啊,有些東西是命!”

李母說,“當初給博海起這名字時,就是希望他多讀書,成為學識淵博,智慧如海的人,從我們這小山村走出去。現在看來,他是沒這個”書“份了!”

聽到這,李勳良長長的歎了口氣,“咳……”

躺在屋內的博海,也聽見了父親母親的對話,一夜沒睡的他,聽到此番對話,不由得抱著枕頭,哽咽了起來。朝陽的光芒,從他的窗內透過,撒了一地斑駁。

他不敢哭出聲,隻是哽咽,抽泣。很久很久……

李博海從小讀書成績都是很好,年年都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學生,中考又考上了市一中,高二選了文科,於是以後每年家裏春聯都是他自己寫,村裏的人對李博海也是讚不絕口。第一次高考時,居然鬧起肚子,所以沒考上理想的大學。於是李博海又在縣一中複讀一年,沒想到今年仍是時運不濟,發揮不好,又沒考上。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李母喊了一聲,“博海,吃飯啦!”

博海應了聲:“來了。”這才擦了擦眼角的淚水,從床上起來,穿好鞋,走向了餐桌。

李母給博海盛了碗飯,又給剛從院子裏忙完的李父盛了碗飯,最後才給自己盛飯。

正好這時,一個三十來歲的男人來到李家,他穿著白色襯衫,灰色西褲,背著個真皮挎包,隻見他臉麵清楚,濃眉大眼,嘴上兩撇小胡子,可見幾分成熟,但算不上是帥哥。

“姐夫,姐姐,來得好,不如來得巧,我恰好撞飯點了。“不是別人,此人正是博海的舅舅,文成功。

“成功,你咋這時候來了,還好我今天做的飯還多。”說著,李母給舅舅,騰了位置,又添置了一雙碗筷。

文成功一坐好,就問起外甥的高考,”博海,今年高考怎麼樣?”

李母搶白道,“高考那時,博海,剛好感冒了,又加上睡眠不好,發揮不好……”

沒想到舅舅這樣說:“沒關係,博海,現在大學生不吃香,走到大街上,都是一片片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考不上也沒關係,跟著舅舅去城裏,舅舅在城裏有個把工程,正好缺人手。”

李父道:“唉,這孩子是命裏跟書沒緣分,我看,去城裏打工,也是個出路。”

博海抬了抬低下許久的頭,看了看舅舅,沒出聲,又低下了頭,接著扒起了飯。

李母文雋看了下博海,說,“吃飯,吃飯,先不說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