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蘊那邊有變化,反觀死魔,也是一樣。
吸收了那黑煙之後,死魔初時更如羅刹惡鬼一般,本就有丈二的巨軀,竟然又猛拔起五尺,可隨著它顯化的身軀深處,鎮壓的符籙亮起,某種奇妙的力量在作用,其身形竟然又縮了回來。
從近兩丈的高度,一路降下,到了一丈二三還不罷休,繼續往下縮,到最後身高不過四尺,猙獰的麵目也顯得滑稽許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死魔此時不顯凶殘,也不是恭順,而是將所有的神情盡都收斂,看起來頗有些木然。其中死氣運化,卻愈發地激烈,偏又能收束得當,有如黑夜中的潮水,不見其形,卻不能忽略它的壓力。
就是餘慈將其牢牢掌控,細細觀之,也無法徹底明確其運化的玄妙,隻因一旦觀照,其中就生變化,便如真正的死亡一般,分明存在,卻又無法捉摸,這就有點兒意思了。
餘慈心念難以再行分化,也不再強求,幹脆換一個思路,不讓死魔維持這狀態,讓它反向膨脹,一路長到一丈七八,像小山一般,恢複到之前凶神惡煞的狀態,但給餘慈的感覺,反而不如其木然的時候來得沉重壓抑。
從中,餘慈見知一些端倪:遮莫是內魔外魔的變化?
修行中所遇魔染,分為內外兩種,其中當以內魔最是厲害,玄門所言十魔,亦即十魔內禁所涉及的那些;釋教所言五蘊魔、煩惱魔、業魔等等,都屬此類。
而域外天魔、精魅妖鬼之屬,則是外魔。
理論上講,一切外魔都要通過內魔才能達到最大的殺傷,比如精魅之中怨魂厲鬼,若碰到陽氣充沛,身強體壯之輩,就根本沒法下手,相反,任何不起眼的的內魔,都可能招引來更大的劫數,製造出“千裏之堤,潰於蟻穴”的效果。
外魔中最厲害的域外天魔,最令人憂懼者,莫過於能“無中生有”,就算目標本無魔染,也可千方百計地誘發,再借此一舉攻破。但歸根結底,還是要通過內魔發揮力量。
像餘慈這種情況,死魔原是內魔之屬,將其提拿出來,看著威風凜凜,其實破壞力已經下降許多,如果隻將其視為尋常魔物,又有什麼價值可言?
然而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此手段也是按著由內而外,再由外而內的流程進行,這麼來回折騰,看著全無意義,其實裏麵的意義大了。
這就是說,餘慈可以對已經受死魔所擾的人身上取來死魔,再送到那些並無死魔之憂的人身上去,能不能使以前受死魔所擾的人得以緩解,還不知道,但讓原本沒有死魔之患的人,也受此劫難,看上去倒是大有可為。
某種意義上,這就是掌握他人的生死,毫無疑問,這是一種神通,一種新得來的神通。
修士度劫,也是體悟天地法則運行至理的良機,故而早有一說,即:大劫有大神通,小劫有小神通。就是說,當修士度過一次天地劫數,隻要能過得去,就能增加一門神通,神通的威力,視其所經劫數的大小而定。
當然,這要加上一個前提,那是劫修的事兒。餘慈剛剛邁入步虛境界,又是怎麼湊上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