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聲音更厲,森然道:“朕就多番改口了,你待怎麼樣吧?朕雖然改口,但說的都是事實,四年前突厥百萬大軍南下,是誰在黃河之畔孤身狙擊,三年前河北窮困潦倒,是誰主動坐鎮範陽發展民生,如今長安越來越富,百姓偶爾已經能吃上肉食,你們的俸祿三年之內翻了兩番,可知道是誰在向國庫源源不斷輸送錢財……”
皇帝說到這裏,陡然從龍椅上站起來,大聲道:“朕告訴你們,是西府趙王,他是朕的子侄,同比朕的孩子,朕欠他的,整個大唐也欠他的,朕雖然改口了,但朕不怕史書說,今日之事是對是錯,咱們讓千百年後的後人任意評說,但是今天,關於西府趙王這件事,朕就這麼定了!”
那言官也夠硬的,直接當庭咆哮起來,大怒指責道:“陛下這是要做昏君,帝王豈能不和朝臣議事?”
李世民同樣也咆哮起來,厲喝道:“朕不是和你們商議,朕隻是通知你們一聲,西府趙王之事,由不得你們聒噪。”
好家夥!
這才是千古雄才大略的帝王。
朕不是和你們商議,朕隻是通知你們一聲,想聽就聽,不服就憋著,反正事無可改,我是皇帝我說了算。
那言官猛然把頭上官帽摘下,仰天大怒而笑道:“既然如此,微臣辭官,陛下要做千古昏君,微臣卻不想史書被罵,這個五品言官我不做了,從此回家種田,笑看陛下挨罵。”
“你沒機會了!”
李世民陡然冷喝一聲,森森然道:“金吾衛何在,給朕將此人杖斃殿前,你想回家種田,那也得看看朕同不同意……”
嘩!
整個朝堂大殿一片嘩然。
大唐自從開國以來,還從未有過因言獲罪的先例,想不到今天不但破了先例,而且直接要打死一個言官。
在場眾臣心裏一驚,瞬間跳起來五六個人,就連房玄齡也從坐墊上顫顫爬起,急急道:“陛下,言官的職責就是進諫,倘若因言獲罪,陛下以後如何廣開言路……”
又有其他幾個重臣開口,基本也都是勸李世民不要如此。
可是李世民卻一臉剛硬,虎目堅決道:“朕要打死他,可不是因為他的進諫!”
皇帝突然向著大殿角落了輕喝一聲,森森道:“百騎司李衝,你來說說原因。”
在場朝臣都是一怔,下意識看向大殿那個角落。
角落裏並沒有走出人,卻有一個清冷的聲音傳了出來,道:“言官劉餘,隴右人士,曾家貧,苦讀書,投卷世家門庭,入朝為官多年,兩個月前,長安流傳西府趙王欲要上繳天子劍一事,言官劉餘家中忽有訪客至,饋贈三千金,賓主盡歡顏,是夜,劉餘醉宿外室房中,狂放曰,大唐無有因言獲罪,此三千金賺的輕鬆……”
能屹立朝堂的沒有傻子,李衝這話已經把所有的內情都揭露了。言官劉餘收受賄賂,所以才會和皇帝硬爭,此人根本不是鋼筋鐵骨,而是為了那三千金在賣命。
事情出現這樣轉折,朝堂沒人再敢勸說李世民。
大殿裏衝出幾個金吾衛,上前一腳將劉餘踹倒在地,然後直接薅著頭發往外拖,劉餘發瘋一樣拚命開始求饒。
可惜,沒人敢出聲幫他。
大唐確實沒有因言獲罪的說法,所以言官文風奏事顯得張狂,即便真的收了賄賂,那也是你知我知,就算皇帝被罵的不爽,一般也是咬牙切齒忍了,但是今天,李世民沒忍。
說杖斃,就杖斃!
言官劉餘,是大唐開國以來第一個被打死的言官。
這事擱在後世之人看來,似乎有些奇葩甚至不可信,李世民乃是堂堂皇帝,想要打死一個言官怎麼還得先找證據?若是百騎司沒有掌握劉餘的證據,那皇帝今天豈不是白白被人嘲諷了一場?
事實還真就如此。
大唐時代,皇帝和大臣經常爭吵,有時候吵得上頭,甚至互罵彼其娘之,但是吵歸吵鬧歸鬧,哪怕大臣把皇帝氣的暴跳如雷,但是從來沒有被治罪問罪的說法。
言官劉餘,算是開了先河。
李世民趁著殺人之威,忽然又再次開口,道:“正好朕最近有個決斷,趁著上朝之際說給大家聽聽,自今日起始,皇家立個規矩,無論哪個皇帝登基,天子劍不得收歸而回,大唐這柄象征皇權的天子劍,以後永遠掌在西府趙王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