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王進重訪清水街(1 / 2)

第140章:王進重訪清水街

第140章:王進重訪清水街

春節的時候,郭昆侖一家五口回國探親。郭昆侖現在是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副教授。他和得克薩斯州立大學的女職員,一個西班牙裔的美國人結了婚。他想讓父母到美國去安度晚年,郭辛耘和劉麗枚知道那邊樣樣都好,唯有一樣,就是語言不通,太孤獨。也沒有多少人早上起來跳老年迪斯科,或者練氣功、打太極拳、太極劍什麼的。

郭昆侖看父母執意不肯去,回到美國後,寄了一筆錢來,讓父母找個好一點的樓盤,買套房子,住到安靜一點的地方去。這一點倒是符合郭辛耘兩口子的意願。他們喜歡清水街,自從美麗休閑屋關了門,郭辛耘覺得喉嚨裏的一塊骨頭吐掉了。雖然附二巷裏麵還有人在從事色、情行業,他們都是外地人經營的,郭辛耘認為這感覺就大不相同。萬鋼柱把美麗休閑屋變成了電器維修部,而且兼營藝術品,郭辛耘覺得這樣既方便了生活,又提升了附二巷的品位,讓附二巷多少增加了一些文化底蘊。不過,清水街畢竟太嘈雜,兒子既然寄了錢來,郭辛耘和劉麗枚兩個人就不辭辛苦,全城東西南北都轉了個遍,比較來比較去,還是覺得水映三千峰離清水街最近,裏麵的環境不錯,況且清水街有不少人家都在那裏買了房,熟人多。老兩口反複商量了幾次,三月底的時候,在水映三千峰全款買了一套一百八十平米、四室兩廳的房子,老房子租給了一個姓龐的醫生。龐醫生用郭家的房子開了家診所,小到感冒發燒,大到人工流產,性病治療,無所不備。還別說,生意真的還不錯。

四月中旬,來工大參加博士麵試的王進,約了幾個老熟人,迫不及待地來到清水街。他覺得,和他當年離開工大的時候比,清水街總體來說沒有什麼變化,隻是人更擠了,小廣告也貼得更多了。

讓王進感到變化最大的,是十裏香米粉店。不僅店麵比原來大了很多,也洋氣了不少,客人還可以上樓吃飯。王進二話不說,帶頭進了米粉店。

王進進去以後,看見王慧欣站在收銀台裏麵,身邊一個小女孩,兩三歲的樣子,臉頰紅紅的,其他地方又白白嫩嫩的,很好看。王進心裏猜,小女孩應該是老板的孫女,那個年輕女子就是老板的兒媳婦了。王進就想,當年寧惠普那麼推崇的老板娘,就做了奶奶了?可惜沒看到老板娘,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已經一副老態龍鍾的模樣。寧惠普這個家夥也不在,他兩年前去海南淘金去了。王進想,應該給這個家夥打電話,告訴他這裏的變化,讓他回來看看。當年他把人家清水街改名叫做墮落街,引得各地爭相效仿。現在,墮落街的名號早已經不是清水街專利,各地都號稱自己身邊就有墮落街。雖然他們也未必把有墮落街當作一種榮耀,但是墮落街的名稱,竟然成了大學周邊商業區的代稱了。這一點,下了海的寧惠普當然不可能不知道。王進想,應該問一問寧惠普,他這個始作俑者,對這樣的結果作何感想,是高興?是避諱?還是無所謂?

寧惠普到海南以後,給王進打過電話。王進興衝衝地按原來的號碼打過去,電話卻已經停機。王進怔怔地聽著手機裏麵的電腦錄音,心裏覺得很遺憾。

王進又想起寧惠普的弟弟寧波洛來。和他們兄弟在一起,常常會讓王進感到莫名的快樂。可惜王進畢業以後,就和這隻“菠蘿”失去了聯係,要不他一定知道寧惠普現在跑哪裏去了。

吃完飯,王進他們在清水街裏閑逛。來到附二巷,王進想看看美麗休閑屋,那個讓他和寧惠普丟盡顏麵的地方。他沒找到休閑屋,卻看見一處電器修理部。王進左右看了看,確定這裏就是當年的美麗休閑屋。現在這裏美麗不再,胡亂放著的舊電視機和冰箱,占了房間的一大部分,讓房間顯得很淩亂。擺放在另一側的奇形怪狀的根雕,和修理部的整體風格很不協調。王進仔細看了這些根雕,覺得很像是以前擺放在阿蓮文具店裏麵的東西。王進覺得它們普遍缺少靈氣,看不出有什麼藝術價值。

往回走的時候,王進借口說想買支筆,進了阿蓮文具店。裏麵果然沒有了根雕一類的東西。王進東張西望,讓夏蓮幫他拿了好幾樣東西,最後卻隻買了一支一塊五毛錢的簽字筆。其他人什麼都沒有買。王進看當年風姿綽約的老板娘,身材依舊火辣,還是那樣愛說愛笑。隻是眼白明顯開始渾濁,沒有了清亮的感覺,也沒有了奪人心魄的神采。而且很可能是因為減肥的原因,雖然用了遮蓋霜,王進覺得夏蓮笑起來的時候,眼角的皺紋很多,很紮眼,讓人不禁感歎時間對每個人都很公平,也很殘酷。

王進又看看旁邊的木樓梯,還是原來的樣子。不同的是,每隔幾個踏步,有一根兩根新木頭,是加固樓梯用的,並沒有整體換新的。王進走過去摸了摸,大家也過來摸了摸,然後相視一笑。王進知道大家笑的意思,因為木樓梯的上麵,就是以前同學們戲稱為“炮房”的鍾點房。那些真真假假的鴛鴦,則被大家稱做“大清炮隊”。王進在大四的時候,也曾冒死當過幾次炮灰,和女朋友鄔倩莉一起,在阿蓮文具店樓上的炮房裏戰鬥過。王進的體會是,不管是初嚐禁果,還是加深了解,又或者鴛夢重溫,選擇到阿蓮文具店來,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掩人耳目。別人都以為這些大學生是來買文具的,不會想到他們其實是來當炮灰的。這也就是阿蓮文具店鍾點房生意興隆的原因。這個原因,老萬到死都不知道;聰明的夏蓮也沒有想到這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