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然而曆史畢竟是曆史,“古今多少事”雖會在笑談中激舞飛揚,但終究沒有隨風而逝。
據古書記載,漳河之上有七十二塚,乃曹操之塚也。史上又稱,曹孟德實際葬於高陵,但是高陵在哪裏,至今乃是盜墓和考古界困惑不已的一個謎團。
公元218年曹操頒布《終令》即遺囑,表示陵址要選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樹,陵內不藏金玉珍寶。
還不止如此,他作為中國曆史上最大的官方盜墓賊,曾經在軍中設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官職,專門從事盜墓工作,以保證軍餉充足,
曹操深知盜墓者的厲害和被盜掘的險境,為此,他又做了七十二個疑塚,迷惑後人的視線,保證自己墓穴不被盜掘。
由此看來,曹操盜墓和反盜墓都是很專業的!
……
……
放眼望去,漳河一分為二,從遠處流來,像兩條巨龍嬉戲山間,最後在漳河村彙聚,兩條巨龍所環抱的這座山叫漳山,漳山仿若一條巨大的龍脈,從遠處緩緩而起,由大小不一的十二座山峰組成,當地居民稱其為“十二連峰”。
此時夜色降臨,天空陰雲密布,驚雷滾滾,漳山腳下,一片綠油油的玉米地裏,三個人趴在玉米地裏,形成一個三角形,正在附耳聽著什麼?
大雨過後,三人在玉米地最中間彙合,看著一幅古樸的地圖,商議了良久。
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老漢,拿出一個八卦羅盤,放在地上,眼中露出一抹精光,興奮的說道:“成了,就在這一片!”
三人臉上同時露出了喜色,許久之後,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人笑道:“好你個老賊,手法越來越嫻熟了,這招“聽雷辯墓地”,真是不錯哩!我敢肯定,下麵一定是個大墓葬。”
說著就從包裹中取出一把特製的鏟子,這把鏟子,鏟頭呈橢圓形,明眼人一看,便知此物乃是盜墓利器----洛陽鏟。
中年人熟練地開始打洞取土,在昏暗的燈光下,觀土色,嗅其味,僅僅一炷香的時間,便摸清了古墓地宮的位置。
“老大,從這裏往下打,必能打穿地宮穹頂,直入地宮。”穿山甲穿上老鼠衣,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挖土。
老大吸著旱煙,用蒼老的聲音笑了笑,邊穿衣服邊對著旁邊一個麵目清秀,大概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說道:“泥鰍娃,你去那邊放風,若是有人接近,就發出夜貓子的叫聲。”
年輕人叫泥鰍,是老頭和穿山甲撿來的孤兒,也是他們兩人的關門弟子。
“師傅,這深更半夜的,哪有人會來這荒山野嶺?我想和你們一起挖盜洞。”
穿山甲臉色一沉,罵道:“你個慫娃子,連大師傅的話都不聽了嗎?趕緊滾到那邊山頭等著,有需要的時候自會叫你。”
泥鰍拉著臉色,在兩個師傅的拳打腳踢之下,不情願的離開,去了那邊山頭放風。
兩個時辰後,月亮已經掛上天空。
盜洞已經有四米深了,地麵上,老漢左手拿著一個倒土的簍子,正在抬頭仰望星空,突然,一大片黑雲瞬間的功夫就覆蓋了月亮,老漢猛然一驚,臉色立刻陰沉了下來。
這在祖師爺盜墓筆記中曾經有過記載,黑雲壓月亮,一定會是一次凶險的盜墓,尤其是這樣的大墓,鬧不好還會出現粽子,一般人會選擇就此離開,可是......
“砰!”
就在此時,深不見底的洞子裏傳來一聲悶響,隨後就傳來興奮的叫喊聲:“老大,老大,洞子挖通了,趕緊叫泥鰍娃過來,咱兩下去取東西。”
老頭沉思了一會,想要就此離開,可是想到泥鰍娃現在也該娶媳婦了,連彩禮錢都沒有,想到自己快要入土了,拚一把也是可以的,於是嘴裏發出“咕咕,咕咕”的叫聲。
泥鰍聽到這聲音,立馬興奮的朝那個玉米地奔來,身子輕巧,動作敏捷,活脫脫的像一個泥鰍。
這時穿山甲也從洞口爬出來,三人商議了一會,讓泥鰍在洞口接寶貝,老頭和穿山甲下去取東西。
穿山甲拿過一個瓷瓶,仰頭喝了兩口,咂咂嘴巴,隨手給了老頭,老頭磕掉旱煙鬥,接過酒瓶也喝了兩口,說道:“這竹葉青就是性子烈,哈哈,過癮!”
兩人剛要下洞,泥鰍不情願的說道:“你們總是教我一些沒用的東西,就連下墓都不讓我去,這有什麼用啊?”
老頭抬起頭深情的看了一眼泥鰍,沒有說話。
泥鰍看了一眼盜洞旁邊的黑驢蹄子和狗血,連忙拿過黑驢蹄子和狗血說道:“師傅,把這東西帶上……”